非遗+1!深圳南澳“西贡舞麒麟”跃升区级非遗!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冯伟源
08-13 15: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惠七支队伍联演 传统麒麟舞薪火相传

近日,深圳大鹏新区南澳西涌社区西贡村举行非遗项目揭牌仪式,宣告拥有近200年历史的“西贡舞麒麟”成功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深圳南澳的非遗项目总数达八项,包括省级非遗《舞草龙》《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市级非遗《东山渔歌》《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东渔村天后祭》《南澳海上赛龙舟》《深圳元农(大鹏年糕)制作技艺》《西贡舞麒麟》。

西贡舞麒麟揭牌

揭牌现场,锣鼓喧天、麒麟腾跃。来自深圳、惠州等地的7支麒麟队伍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西贡舞麒麟”非遗项目揭牌的同时,以“武”会友、以“舞”传情,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麒麟盛宴

西贡村坐落于大鹏半岛南澳西涌,三面环山,溪流环绕,村内保存完好的谭仙古庙、60余座客家民居和树龄约570年的古樟树,共同诉说着这个传统村落的历史底蕴。这里既是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电台旧址所在地,也是《前进报》的印刷地,2020年更入选深圳市首批历史风貌区。

西贡古樟树

据考证,西贡舞麒麟起源于晚清时期,以象征祥瑞的麒麟为形象,是当地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在这项非遗的传承队伍中,曾有不少东江游击队的骨干成员参与其中,为这项传统麒麟舞增添了特殊的历史印记。西贡舞麒麟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活力创新,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创的五套锣鼓伴奏体系让表演更具韵律美感;在表演形式上,既完整保留了传统婚俗中“永结同心”旗的吉祥寓意,又巧妙融入了抗战时期的藤盾元素,赋予表演独特的历史厚重感。

西贡舞麒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传承队伍不仅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传统界限,更与香港西贡客家舞麒麟维系着深厚情谊。1970年代,香港同门慷慨相赠麒麟头、锣鼓等珍贵道具,时至今日,两地仍通过定期互访、联合展演等方式延续着这份同宗情谊,共同守护着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麒麟年轻一代

西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西贡舞麒麟”荣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继续大力推动西贡舞麒麟的保护与传承,既持续加强系统性保护,促进其与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也依托村内传习场所,通过定期展演、培训交流等活动,让这项融合红色记忆与客家文化的传统舞蹈代代相传、焕发新生。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冯伟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