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落地 普惠型保险为深圳家庭财产构筑“防护网”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08-08 15: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连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引发市民对极端天气造成的财产损失的担忧。我市近日新推出的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深圳惠家保”为深圳家庭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防护网”。这一普惠型保险的推出,与深圳百名人大代表持续推动分不开,是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的落地成果,也是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推进办理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燃气管线隐患,都可能给市民家庭财产造成损失。”早在2024年,市人大代表、深圳减灾救灾联合会会长杨勤就呼吁,推出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增强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的能力。

今年市两会期间,这个呼声更加强烈。大会收到的由陈雄英、杨勤、曾滔等代表领衔的多个相关建议中,参与联名代表超过100人。在代表们看来,深圳作为一座沿海超大型城市,人口密度大,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多,房屋消防安全压力突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也给城市安全提出严峻挑战。201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巨灾保险制度,将人身伤亡救助作为主要保障内容,尚未覆盖到家庭财产损失。建议尽快建立由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统筹、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的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增强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健全我市多渠道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们的建议合并成关于建立和推广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的重点建议,交市政府办理,并持续跟踪督办。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金融监管、住建等职能部门和市保险业协会多次与人大代表座谈,就建立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深入沟通,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进该项工作,通过办理代表建议回应民生诉求,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7月底,由政府部门指导、深圳市保险业协会牵头组织辖内23家财险公司共同开发的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深圳惠家保”正式上线。结合深圳区域特点和城市治理的新问题,该产品保险责任不仅聚焦火灾爆炸、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还将管道破裂、高空坠物等纳入保障范围,且不限自住租住,深圳辖区范围内各类住宅皆可投保。

“代表建议这么快就由‘纸面’落地,我深刻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速度与温度。”陈雄英是这项重点建议的领衔代表之一。她表示,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携手相关单位宣传好“深圳惠家保”,提升市民对这款普惠型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保险的覆盖面。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崔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