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防汛体系高效响应,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程赞 实习生 张雨桐 通讯员 张舒婷
08-06 07: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本轮持续特大暴雨打破三项历史极值,今日下午降雨趋于结束

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台了解到,8月2日夜间以来,我市出现多轮大暴雨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和最大8级阵风。气象专家表示,此次持续特大暴雨过程综合影响排历史第4,呈现持续时间超长、范围超广、强度超强的特点,并打破三项历史极值。

深南大道科技中一路交会处,交警引导车辆有序绕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全市三天降下全年13%雨量

截至5日18时,全市(含深汕)平均降雨量256.3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深汕鲘门891.6毫米,最大3小时雨量221.7毫米(龙岗区坂田街道,龙岗历史第2,全市历史第14);深汕特别合作区最大24小时雨量611.2毫米(深汕鲘门),为深汕历史第1,深圳48小时(646.3毫米)和72小时(747.8毫米)也均破历史极值(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柚柑湾站)。

三天平均降雨量256.3毫米是什么概念?据气象部门统计,深圳年均降水量为1932.9毫米,这也意味着这三天完成了全年13%的降雨量。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柚柑湾站72小时降雨量更是达到全市均值三倍。此外,深圳三天共发布了25次暴雨黄色(2次全市)、17次暴雨橙色(2次全市)、11次暴雨红色(1次全市)预警。

为何深圳会出现如此“倒水”式降雨?深圳市气象台专家介绍,7月底开始,广东被西南季风和副高南侧东风组合起来的低压槽——季风槽所笼罩。其中,大尺度西南季风源源不断向内输送水汽,同时槽内的低涡切变和季风急流,带来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造成了本轮持续强降雨。同时,由于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的参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大鹏新区等沿海地区还出现了“列车效应”,即强雷雨云团像一节节车厢,接连不断地碾过同一区域,造成单点或局地雨量特别大。

全市1.5万三防责任人在岗在位

记者从市三防办获悉,自8月1日以来,市三防办持续对本轮强降雨防御工作做针对性部署,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调度指挥各区各部门加强重点部位巡查。据统计,全市共累计组织38576人次、车辆8809车次对风险隐患点进行排查,对全市169座水库、362条河流和在册的2030个建筑工地、82个隧道工程、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4处危险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和现场巡查。

针对本轮暴雨,全市1.5万三防责任人均在岗在位,密切关注风雨水情变化。截至8月5日18时,全市已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区域人员4680人;未发生因灾致人伤亡情况,城市运行总体平稳。

受暴雨影响,截至5日18时,全市共记录到30个小型水库水位超汛限,4条河流水位超警,均风险可控。其中,8月4日凌晨泗马岭水库、小漠水库一度接近校核洪水位(泗马岭水库1时30分距离校核洪水位0.39米,小漠水库2时40分距离校核洪水位0.72米)。

此前,针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特大暴雨形势,市三防办高效开展应急处置,提前预置抢险力量物资,派出督导检查组、抢险救援组和专家组等三个工作组。抢险救援组共40名抢险人员,携带大功率电动排涝泵、通信保障车、橡皮艇、发电机等设备56台(套)和救生衣等抢险物资,全部预置到深汕一线;14名应急、水务、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领域专家前置到区街三防指挥部。

需高度警惕次生衍生灾害

深圳市气象台预计,5日夜间至6日上午我市降雨强度和范围有所减弱,但仍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6日下午降雨开始减弱,本轮持续暴雨过程趋于结束;7日阵雨转多云,8日起渐转晴热天气。

应急和气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强降雨易发生在凌晨至上午时段,恰逢上班高峰期,早晨出门前请关注气象台发布的预警预报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近期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地质灾害风险高,同时需高度警惕持续强降雨引发的积涝、滑坡、地陷等次生衍生灾害,请勿在危险边坡、挡土墙附近停留或通行。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程赞 实习生 张雨桐 通讯员 张舒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