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蓝:从一本书开始筑起国家一级图书馆|赓续特区精神 锐意改革开放

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
07-28 10:28
摘要

1994年盛夏,林蓝合上手里的《居里夫人传》,走下武汉珞珈山,踏上了去深圳的绿皮火车。

1994年盛夏,林蓝合上手里的《居里夫人传》,走下武汉珞珈山,踏上了去深圳的绿皮火车。

在开满簕杜鹃花的莲花山下,林蓝将满腹学识和一腔热情倾注到福田区图书馆建设中。从严选入馆书籍,到构建起覆盖全福田的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再到见证新馆落成,林蓝在深圳这座书香之城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林蓝(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从珞珈山到莲花山

投身“沸腾”的深圳

林蓝出生书香门第,父母执教于武汉大学,家中最不缺的就是书。

长大后林蓝考入武大外文系德语专业学习工作,后又转入图书情报学院。她和丈夫因借书结缘,丈夫是武大哲学系高材生。她的人生轨迹似乎已定:像父母一样,在校园里工作、结婚、生活。

命运的齿轮在时代的发展中悄然转动,林蓝夫妇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心生向往。研究哲学的丈夫主动放弃了武汉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的职务,于1993年入职深圳一家单位。1994年,林蓝携幼女也踏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火车逐渐驶入深圳市区,窗外霓虹闪烁,五光十色。

林蓝来深圳后住在莲花山附近,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市图书馆做临时工。

林蓝用“沸腾”这个词来描述她近距离观察到的深圳。修路建房,机器轰鸣,四处热火朝天,人们激情万丈,新的东西不断在深圳涌出,像是永远滚烫的开水。

同样沸腾的还有天气。深圳的长夏似乎永不完结,如今说起来,林蓝还记忆犹新:“每天顶着高温踩着自行车往返家和单位,感觉要被晒化了。”

住宿条件也很一般,一栋两层楼的小院,几家人合住,林蓝的家仅12平方米,炉灶设在门外的走道上,台风天一来,锅盖满地翻滚。

珞珈山下长大的林蓝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加上不适应工作环境,她打起了退堂鼓。丈夫看出她的犹豫,常带她去莲花一村周围散步,开解她,“想想遇到困难时的居里夫人”。

一天,他们路过一户漂亮的房子,屋里有大彩电,屋外停着车,夫妻俩羡慕不已。丈夫开口说:“如果你不离开深圳,我们以后也会有这么大的房子和彩电。”林蓝睁大了眼睛:“真的吗?”“当然!”

半年后,一台大彩电真的被迎进家门,一家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女儿的一句话又“助攻”了一把:“爸爸妈妈,可以把我的户口转到深圳了。”此后,林蓝再没提过要走。

林蓝在福田区图书馆(老馆)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抵触到得心应手

在“社会大学”中学习

当林蓝正在市图书馆埋头编目时,福田区首个图书馆的建设已在规划中。福田区文化局的领导得知林蓝的教育背景和资历后,将她调了过来。到新单位上班第一天,正赶上单位发荔枝,林蓝也得了一箱,中午就欢天喜地扛回家去。“从来没这么痛快吃过,以前在武汉买荔枝都是论颗买。”

林蓝先到最缺人手的市场科历练。当天下午,科室就接到任务,要跟公安联合执法。林蓝懵懵懂懂跟着去了,到达任务地点后,执法场景就像电影一样:大家隐蔽起来,每人负责盯几个售卖盗版光碟的摊贩。

“小林,你盯紧那个。”随着一声号令,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接连缴获了一堆盗版光碟,林蓝的脚却像生了根,怎么也动不了。

知道林蓝一时难以适应,同事劝她:“到了社会这样一个大学,你要适应它。”后来,林蓝转去做市场督查方面的业务,直接与商铺经营者打交道。从抗拒抵触到对辖区内娱乐场所电话、联系人、经营范围等信息倒背如流,她用专业折服了那些商铺老板,工作也得心应手。

喊着劳动号子

架起福田区图书馆筋骨

1999年,福田区图书馆的筹建进程加快,林蓝加入了筹建组。馆址定在如今的福田会堂一楼,面积1200平方米。楼内尚未完成装修,门口堆的全是沙子。“先清出条路来!”林蓝和设计师、工人一起把沙地清理好,又购买书架等设备,为图书馆搭起筋骨。

选书是第一件棘手的事。当时还没有规范的政府集体采购流程,有书商拖着几袋书就上门来。“我无法接受这样盲买。”林蓝直接回绝。对方只得把书倒出来让她挑,她只选了几本,其他全数退回。书商大为不满:“书都拿来了,没有拿回去的道理。”

“好,那就讲出个道理来。”当天晚上林蓝没有回家,将一本本书分类、标注。不适配小学生教材、出版物缺乏完整性、过时读物不符合时代发展……次日书商上门,被一张张标注纸条震惊了。“我们的首批图书应该有针对性。”在选书问题上,林蓝无法让步。后来,林蓝还起草了《福田区图书馆图书采购管理办法》,被区政府采纳。

2000年12月28日,焕然一新的福田区图书馆试营业,市民好评如潮。一年后,福田区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藏书4万余册,为无数深圳人送上了文化甘霖。同年,林蓝被任命为副馆长,主持工作。

2004年,林蓝(后左二)参加福田区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受访者供图

2003年,福田区提出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图书馆达标是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福田区图书馆刚刚起步,与文化部颁布的全国区县级图书馆建设标准差距很大。当时的区领导给林蓝布置的任务是“达到二级”,林蓝当即表态:“要做就做一级!”

此时距离验收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林蓝带着十几个工人添书架、购图书、编目上架,忙得脚不沾地。图书馆每天都必须以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读者,所以很多工作要利用下班时间来完成。每当夜幕来临,福田区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大家喊着号子一起搬书架运书籍,声音响彻大院。

在团结协作下,不到半年,福田区图书馆馆藏量激增至26万册,也顺利通过评审,定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林蓝也被正式任命为馆长。

林蓝创造性提出总分馆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将大量书籍投放到街道和社区,实现统一采购、通借通还。这一模式在福田率先实践成功,后来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08年,位于景田路上的福田区图书馆新馆建成,不仅外貌大换样,馆藏数量、读者活动、服务内容全面升级。馆里引入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引入“读秀知识库”等7个大中型数据库,实现了馆外远程访问和统一认证服务。如今市民享受的无卡借阅,通借通还等服务,都得益于这次升级。

从零起步

用画笔描绘多彩人生

2014年,林蓝迎来了退休日。等所有人下班后,林蓝关掉最后一盏灯,走出福田区图书馆,汇入城市的灯火里。“我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她对着夜色呢喃,身后图书馆的书架轮廓如同静默的方阵,目送着它们的首任馆长去翻开人生下一页精彩篇章。

退休在家,一堂公益油画班,点燃了林蓝的绘画热情。她从零开始,在学画的过程中,林蓝重现了当年筹建福田区图书馆的韧劲。都说素描难画,她把一本《立体几何》从头到尾画了3遍,如今素描已成她的特长。后来,她又通过画吧和网课学习,接触了丙烯画、油画、水彩、钢笔彩绘等多种绘画类型。

林蓝退休后专注画画。受访者供图

坚持绘画近10年,林蓝积累了300多幅画作。2025年,林蓝学画习作展在福田书画院举办。“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林蓝说,她想通过绘画传递精神力量,传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以前建图书馆滋养市民,现在画画表达自我。”林蓝铺开新稿纸,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仿佛当年图书编码录入的节奏。从书籍到画笔,从服务大众到表达自我,她始终是那个南方灯火里的追光者。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