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纪实:暑运里的温暖回响

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通讯员 胡福祥 陈洁 唐凯
07-18 13:4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汗水浸透的制服、匆忙穿梭的身影与此起彼伏的问询声交织,这座华南交通枢纽正以无数温情瞬间,书写着一份饱含温度的暑运答卷。

七月的鹏城骄阳似火,深圳北站日均到发旅客超45万人次,站台上,汗水浸透的制服、匆忙穿梭的身影与此起彼伏的问询声交织,这座华南交通枢纽正以无数温情瞬间,书写着一份饱含温度的暑运答卷。

7月12日22时45分,G6506次列车缓缓停靠12站台,旅客王女士左手扶着行李箱拉杆,右脚艰难地拖着左脚向前挪,脚踝处明显肿胀的裤管下,每一步都伴随着轻颤。

“您慢着!”站台机动员肖瑞的声音穿透嘈杂的人声,他刚送走一列晚点列车,白色制服的衣领已洇出半月形的汗痕。 “我下午在景区崴了脚,本想咬牙坚持......”王女士的声音带着哭腔。肖瑞转身跑向服务台,几分钟后,他推着轮椅回来,半蹲着调整好高度。临别时,她攥着纸巾的手在肖瑞胳膊上轻轻拍了拍,眼含感激。

次日清晨6时15分,G846次列车的候车区像个热闹的鸟巢。两百余个身穿蓝色短袖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叽叽喳喳的声音像刚破壳的雏鸟。“请一年级的小朋友先排队,戴好你们的小黄帽!”闸机机动员商金莹特意把“黄帽”两个字咬得格外清晰,同时张开双臂划出指引的弧线——这个动作她每天要重复几百次。身旁的窦昱麟正帮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捡书包。客运员陈昊、王磊、谢应棋在站台上迎接,陈昊守在电梯口,看到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行李箱绊得一个趔趄,他伸臂一捞的动作快如闪电:“慢点跑。”孩子们的笑声掠过站台,与列车进站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

7月14日午后,“迎春花”服务队队员李晨光和盛宁芳接到求助时,旅客黄先生正趴在候车区的座椅上,腰部受伤的他无法动弹,额头抵着冰凉的金属扶手。“我们抬的时候喊一二三,您千万别用力。”李晨光屈膝下蹲,臂弯的肌肉绷起,轻轻将黄先生放在担架上。盛宁芳在前面开路,“麻烦借过一下,谢谢。”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随后,他们将黄先生顺利送上车,并请列车长接续照顾。

次日傍晚,“迎春花”服务队员耿必成推着轮椅在4站台等了13分钟。列车停稳的瞬间,他看到那位骨折的旅客正被同伴搀扶着挪向车门,裤管里露出了石膏。“来,先把伤腿挪上来。”他半跪在地,让轮椅与车门踏板对齐,膝盖在滚烫的地面上烙出淡淡的红印。

“迎春花”服务台旁的红十字药箱,是深圳北站移动“医疗室”。7月15日7时54分,罗美微正用红笔在重点旅客清单上做标记,一阵压抑的“嘶嘶”声钻进耳朵。转头看时,一位男士正用纸巾按住流血的手指,白色纸巾已洇出铜钱大的红渍。“别动,我来。”她用碘伏棉球在指尖打圈时,特意绕开伤口最深处,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进衣领。当创可贴最后贴合时,男士才发现,药箱里的纱布已用掉了大半盒。

7月16日9时20分,G2282次列车的检票提示音已经响起。A8检票口前,中年妇女的背包带子已被攥得变了形,“我明明放在外侧口袋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甲缝里还嵌着些许旅途的灰尘。“您打开12306,点这个‘临时身份证明’。”客运员周松柏安慰道。“好了,验证码在这儿。”他指着屏幕上的数字。看着这位旅客顺利检票跑下站台,一抹笑意挂在他的脸上。

在深圳北站,这样的瞬间每天要上演近千次。暑运的热浪还在持续,但这些流动在站台上的暖意,早已漫过钢轨,漫过蝉鸣,漫进每一位旅客的心房。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通讯员 胡福祥 陈洁 唐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