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头显,你可以穿梭在唐朝洛阳的街头挑选年货,置身浩瀚的宇宙搭乘太空电梯,或是在游戏中用手接住天上掉下来的彩虹糖……在5月22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读特新闻记者发现了数个“任意门”。有了这些“任意门”,无论身在何处,参展观众都可以通过“AI+3D”技术,迅速切换到想去的地方。VR正以颠覆性体验,重构游戏娱乐与文旅产业的边界。
元象科技VR沉浸式体验的部分内容画面。
成立于2021年的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象科技”)第二次参展文博会。这次,他们把VR大空间搬到了现场。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场地上,用户佩戴上VR头显可以到爱丽丝的梦游仙境中探险,到深海看鱼,或是到唐朝时的龙门石窟“打卡”。
元象科技是同时具备AI和3D两种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AI提升智能,3D侧重呈现,AI技术是驱动3D内容的工具引擎。”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元象科技联合创始人肖志立曾如是表示。2024年,元象进军VR大空间市场,截至目前,推出了8部VR精品内容,落地全国55个城市,开设超过100家门店。
参展观众体验元象科技VR大空间“VISION WALK”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记者在现场体验《永远的盛唐》VR内容时发现,画面除了还原洛阳龙门石窟的场景,还有国风漫画人物作为内容向导向记者叙述故事。元象科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的角色是AI技术的体现,可以通过大模型生成。
在元象科技展示的画面中,记者看到,在大模型搜索框输入一段文字,即可生成相对应的3D成果,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也可能是某种环境和场景。此外,基于大模型,也可以通过视频和图像生成3D空间。当3D叠加AI技术,就像是打造了一扇“任意门”。
5月22日在文博会现场,元象科技与杭州运河辰和博物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内容即将在元象科技的VR大空间上映。在接下来的几天,元象科技还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多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签约。未来,足不出户,用户就可以一秒打卡探馆,看收藏文物和艺术展览。
参展观众体验VR内容。
在离元象科技不远的展区,记者还看到了另一个VR大空间——树莓VR未来影院。一位前往体验的小朋友告诉记者,她在虚拟空间中看到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金字塔,还看到了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我还跟古埃及女神say hi啦!”
据悉,树莓VR通过一比一高精度建模与实时空间定位技术把现实的环境“复刻”到了虚拟空间中,利用动态捕捉技术,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各种场景。
参展观众在树莓VR未来影院体验VR内容。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VR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多人实时交互场景正在成为核心增长极。随着全球VR产业的高速增长,中国VR市场也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根据《2024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VR/AR技术在景区渗透率已达37%,头部项目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狐妖小红娘景区,通过“虚实共生”模式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2.3倍,故宫、敦煌等景区的数字文旅项目也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备案的博物馆有7046家,平均25万人享有一家博物馆,2024年全年有14.9亿人次参观过博物馆。”元象科技联合创始人、COO赵强认为,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期望用科技承载文明、记录历史。
不论是龙门石窟、金字塔还是数字博物馆,每一场VR冒险,都是人类文明基因的重新解码与传承。VR技术正在以沉浸式体验,重构游戏娱乐与文旅产业的边界。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