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进科等嘉宾做客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深情讲述国防故事

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通讯员 夏俊波/文 杨军/图
15:4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活动以“战机故事+精神传承”的创新形式,为师生带来沉浸式国防教育。

日前,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报告厅思远厅举办一场《圆梦有我》国防教育报告会,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中国首位乘三代战机航拍战机空中加油的女摄影家沈玲,首位航拍歼-20/歼-16/歼-10C三机同框的摄影家杨军,《春天的故事》《中国梦》词作者、抗美援朝老兵蒋开儒,中牟箜篌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抗美援朝老兵后代赵阳光等同志,为师生带来沉浸式国防教育。

申进科主持国防教育报告会。

作为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大国重器歼-20、运-20、轰-6K航迹首席发布人,申进科以一段《蓝天仪仗》短视频开启分享,现场学生精准识别出画面中的歼-10C战机与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旋律。申进科向学校师生回溯歼-10系列发展脉络,以及2025年歼-10C在实战中的突出表现,以新时代军人的视角,通过珍贵影像与权威数据,全景展现中国空军的强军历程。

91岁的蒋开儒以“文艺创作与强军能量”为主线,分享《春天的故事》背后的家国情怀。他表示,三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最珍视的却是解放军文艺奖,“人民军队始终是我创作的精神源泉”。其新作《中国好运》歌词“所有的心都插上翅膀”,既是对航空梦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致敬。

蒋开儒在报告会中进行分享。

赵阳光则以箜篌为媒,串联起国防与文化传承。她回忆随中牟箜篌演奏队走进空军机场的场景,抗美援朝老兵在歼-10B前聆听《我和我的祖国》时热泪盈眶,这一幕始终在她心中激荡,久久不曾忘记。

赵阳光现场演奏画面。

杨军展示的“空中三剑客”(歼-20/歼-16/歼-10C)教科书封面照片成为焦点。他透露,当年定格三机实战化训练英姿时,“空中三剑客”概念首次闪现,如今这一称谓已深入人心。其镜头下大漠中的战机训练、武器发射等画面,直观呈现空军实战化水平。

沈玲则以“蓝天之吻”空中加油拍摄经历,揭开飞行训练的高风险本质。她重点讲述与首位歼击机女飞行员余旭的故事:从2009年国庆阅兵相识,到用镜头记录其成长,直至余旭牺牲。“余旭的飞行日记里写着‘把每一次飞行当作书签’,她的影像将永远激励年轻人热爱国防。”沈玲动情地说,这些记录不仅是军事史的注脚,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沈玲讲述女飞行员余旭的故事。

聆听报告会的师生表示,此次国防教育报告会有着特别的意义,会上所讲的,都是青少年军迷关心的事、容易感知的事,字里行间、一言一语,说的都是搞好军事科普、回应军情热点、提升强军信心的实在事。

这场报告会,以歼-10C为叙事线索,串联起科技、历史、文艺、非遗等多元维度,既是一堂军事知识课,更是一场关于强国强军的信念传递。正如申进科所言:“国防教育不是简单的参观体验,而是要让青少年在军情解码中树立正确史观,在英雄叙事中筑牢国家安全意识——这,正是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应有之义。”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通讯员 夏俊波/文 杨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