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发布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5-15 18:0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15日是第十四个“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当天,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发布会在深圳大学举办。会上,深圳大学正式发布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并与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华住集团签署“无障碍酒店”测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会议还发布了深圳公园、商场无障碍测评(第一轮)报告。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在致辞中指出,深圳大学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举办此次发布会,具有重要意义。无障碍城市指数是深圳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发布该指数不仅是深圳大学的积极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更是深圳市在无障碍城市建设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深圳大学将以本次发布会为新的起点,与各方携手合作,以“无障碍城市指数”为切入点,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执行主任、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周林刚教授正式发布“无障碍城市指数”。他指出无障碍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通达(accessibility)”的理念,与社会全体人员都有密切关系。下一步,基地将把无障碍城市指数推给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运省执委会,联动多部门对无障碍改造的优秀场馆进行测评和表彰;研制细化和发布一系列可落地的无障碍行业标准和场景标准,重点包括高铁站、机场、酒店、公园、商场、医院、校园等,推动更多具体场景的无障碍测评和建设。

无障碍城市指数是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将为城市无障碍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估和指导,推动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让无障碍设施成为城市发展的标配,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中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无障碍城市指数”包括制度保障、行动及产出、成效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分解为制度建设引领度、政府部门投入度、设施建设投入度、信息交流畅通度、社会服务温暖度、保障监督执行度、专业认证标杆度、具体场景合格度、社会公众参与度以及创新发展支持度等10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设若干操作性三级指标,共计39个具体指标。“无障碍城市指数”的设计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规范性基础,全面体现和落实法律在“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三个维度上对无障碍的要求和标准。

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条例》于2021年9月实施,是国内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地方立法。《条例》立足于城市发展全视角,在全国首次提出无障碍城市理念,将适用对象明确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儿童及其他有需要者,多维度、多层次体现城市温度展现人文关怀,为深圳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蔡静雯发布了深圳公园、商场无障碍测评(第一轮)报告。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悦尔益见”项目聚焦无障碍议题,创新采用公众测评模式,自2024年起针对商场、公园研发两套评价体系,组建40余人多障别及健全者的测评团队,在深圳开展30余场测评活动,覆盖18个商场和8个公园。《悦尔益见两周年特别报告——无障碍环境公众测评调研报告》显示:商场前三为中洲湾C Future City、KK TIME、上梅林卓悦汇;公园前三为月亮湾公园、莲花山公园、人才公园。项目通过实地测评与成果发布,推动无障碍理念传播及环境建设,形成公众参与共建的良性循环。

本次无障碍城市指数发布会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球特大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公益慈善研究院以及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深圳无障碍城市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据悉,深圳大学下一步将围绕无障碍城市指数的落地,编制机场、高铁站、酒店、医院和校园等系列无障碍应用场景的具体测评标准,切实推动无障碍城市的标准落地。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