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深圳获融资商业航天企业数全国第三!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发布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05-09 21: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9日,记者获悉,创业邦旗下睿兽分析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显示,深圳产业投资活跃、产业体系孵化、终端设备市占率方面全国领先。在2014年-2025年一季度,深圳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总数为全国第三。2024年-2025年一季度商业航天融资事件,深创投、深圳高新投最为活跃,投资企业分别为7家、5家。

报告指出,目前,深圳已形成包括卫星制造、运营、关键零部件和应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聚集了深圳东方红海特、亚太星通、华大北斗、华信天线、魔方卫星、傲天科技、氦星光联等重点企业。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深圳在卫星导航终端整机研发和生产领域的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同时,根据报告,企业集中在卫星应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领域。睿兽分析统计显示,在2014年-2025年一季度,有561家商业航天企业获得市场融资,其中上市企业120家,企业集中在卫星制造(有效载荷、卫星配件为主)、地面设备(用户终端设备为主)以及卫星应用(通信、遥感、导航应用为主)领域。

报告还显示,2024年商业航天融资热度最高。从2017到2022年,商业航天一级市场融资事件稳步增长,2023年呈现小幅下降,2024年迅速升温,融资事件达138个,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均为历史新高。不过,报告同时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球和A股IPO市场整体放缓,商业航天IPO数量也逐年递减。

此外,据睿兽分析统计,在2014年-2025年一季度,按企业注册地点/融资主体,北京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最多,达160家,北京丰富的航天院所、高校资源以及机构资源,为初创企业成长提供了优质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资源。其次,上海、深圳、成都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均超30家。西安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在20家以上。

报告认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未来的投资机会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与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卫星应用。

另据悉,成立于2007年的创业邦,是国际创新生态智库及科技服务机构。作为创业邦旗下创新及科技企业投资价值数据分析平台,睿兽分析凭借18年来积累的数据资源,提供新兴科技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海外科技公司、上市企业、创投支持企业、VC/PE机构、基金、二级市场、海外独角兽等多维数据,并提供相关产业图谱、垂直赛道的深度分析报告。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