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初夏芒种后第一天,文化热力在深圳迸发。
上午,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启帷幕。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带来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品和奇思妙想。
下午,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1个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遍邀文化大家。鸿儒谈笑间,纵论文化强国建设。
两场文化盛事,同时在深圳举办。这座年轻的城市,何以如此幸运?
答案或许在于这两个字: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最典型的标签。
过去40多年来,深圳不仅凭借“创新”创造经济建设的奇迹,也凭着“创新”,在文化建设上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敢闯敢试
“深圳出品”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身处时代聚光灯下的深圳,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孕育出一批很“深圳”的作品,凝聚着时代的气韵,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气派和特区品格。
人文沃土之上,深圳的多部文艺精品获国家级奖项,鹏城文艺园地盛开繁花似锦。“深圳出品”成为大时代“精神灯火”的显性表达,立起这座城市“仰望星空”的精神坐标。
以《咏春》《深AI你》为代表的深圳出品文艺佳作频频出圈,叫好又叫座。今年深圳设计周开幕式上首发的深圳城市视觉片《敢闯敢试》,更展现出深圳这座年轻城市“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奋斗追梦”的城市气质和远大抱负。
深圳出品的两部作品《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双双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两部作品的叙事当中,都蕴含着深圳精神。两部作品都是深圳故事里最闪亮的华章,也是华表奖里最精彩的深圳故事。
守正创新的“深圳出品”,勾勒出一个个丰富、饱满、鲜活的中国文化形象,讲好一个个生动、立体、真实的中国故事。
以文化人
“深圳精神”引领现代文明新风尚
深圳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现代城市文明的美好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近年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市文化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等重大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100%全覆盖,“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初步构建。
在深圳,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在全民阅读上,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第一”:第一个以书城命名书店的城市,第一个推广“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月”的城市,第一个提出“文化立市”的城市,第一个提出“图书馆之城”的城市,第一个建设“24小时书吧”的城市……全市现拥有6座超大型书城和700余家各类实体书店,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和各类自助图书馆1086个,形成覆盖城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让阅读触手可及”早已根植于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
文化涵养提升了城市现代文明程度,也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观念”体现在城市的细节中,折射在市民的举手投足中。风雨中,深圳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曾先生头顶纸箱,清理堵塞下水道的杂物;“五一”假期期间,来自塞尔维亚“老外”足球队教练斯尔詹·加西奇勇救溺水游客;深圳120电话指导宝爸接生,一通电话救下两条生命……深圳注册志愿者已达到351万人,平均每5人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1.56万个。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来自深圳的暖心故事抚慰着人心,温暖着城市,见证着深圳这座文明城市应有的温度,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着最有力的精神力量支撑。
因文而盛
“深圳实践”让科技文化共融共生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让文化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较早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并出台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以“文”会友、以“博”相融。文博会举办19年来,不断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成为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它是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旅,更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与数据模型。在深圳,文博会不仅是展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更是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设计之都”同样是深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深圳设计已成为深圳发展创新产业、孵化创意人才、推广城市形象、体验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2023深圳设计周更是从“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打造城市营销品牌、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四个维度出发,展现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独特魅力。
科技含量高、创意能力强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鲜明特征。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把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予以推动,以创新科技赋予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新内容,一批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其中,超25%的规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圳先行示范,奋发有为,激发全民创新创造活力,用文化自信自强回应新时代的呼唤,踏上新征程。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越胜
读特热榜
1温度记丨“桦加沙”叠加冷空气或堪比“山竹”!深圳明日夜间起将迎风雨最强时段
2注意防范!深圳市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桦加沙”即将进入南海|滚动更新
3至少备3天应急物资!超强台风“桦加沙”体型超整个广东省
4从“一包难求”到早餐上新!深圳报业食堂便民服务再升级
5广东多地或将出现严重风暴潮,海水可能倒灌!建议重点关注地区→ | 持续关注
6台风“桦加沙”逼近,什么情况下启动“五停”?权威解读来了
7聚焦超强台风“桦加沙”,深圳各区在行动!
8国安居:深圳家居建材业的“老字号”和“国字号”
9深圳市台风蓝色预警信号预发布 风王“桦加沙”将以超强台风级从我市南侧100-200公里内掠过
10“桦加沙”正步步逼近!狂风暴雨来袭,如何应对?
IN视频
鹏友圈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图片动态】
炒面线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