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展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秦绮蔚/文
2021-06-23 10:46

“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主动施策参与精准扶贫

2015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该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经过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行动的不断创新,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出许多行之有效又适合推广的帮扶模式,受到了帮扶区域、帮扶群众的好评。

四川东柳醪糟公司响应“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22个乡镇80个村、国家级贫困县万源市石窝镇的深度贫困村兰草溪村和广安市邻水县护邻乡护邻村共建立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3万户农户、10万人从事糯稻生产。基地农户实现糯稻收入2.3亿元,与同等面积的常规杂交稻收入相比,增加纯收入650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2200元,人均650元。

消费扶贫:“好物出山”直播带货300万元

2020年,第八届中国慈展会首次启用线上直播带货形式,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好物出山”系列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以“一乡一味,食力助农”为主题,帮助农产品走出地域的限制,从原产地直达消费者餐桌,打通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好物出山”项目在国强公益基金会支持下,联合碧乡、长江商学院等爱心伙伴,以“时令品鉴会”“这行TA真懂”“扶贫好物节”“助农年货节”等不同形式的直播系列节目,邀请了薇娅、烈儿宝贝、辰宇等主播进行公益直播,观看人次合计超4000万,订单数逾8万份,销售额近300万元,亮点频闪,助力各帮扶地区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2.1万名绣娘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

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中国慈展会连续三年聚焦脱贫攻坚,找准富民产业作为突破口。2018年6月,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深度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签订协议书。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王府刺绣工艺”为基础,开发了100种以上的时尚消费品,纳入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之后,陆续有2.1万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户。她们靠自己的双手,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脱贫致富。

就业扶贫:“手心视界”增加视障人士经济收入

“手心视界”助残扶贫项目由深圳残友集团创立的喀什残友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发起,主要针对新疆视障人士开展保健按摩培训。

据统计,喀什地区的视力残障人口超过1万人,有培训就业需求的视障人员超过1000人,其中半数陷于贫困。喀什残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动当地政府和企业,启动开展针对视障人士的培训,以期带动就业和创业,从而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生存状况。

健康扶贫:“大病医保”呵护156万多名孩子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设的“大病医保”专项基金,以“地方政府+商业保险+公益组织”三方联合的基础项目模型,采用“基金托管”模式投保,为合作试点县0-16岁参保参合儿童免费提供一份全国跨区域、不限病种、可带病参保、每人每年最高30万元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障。

该项目陆续在全国11个县开展试点,累计投入保费5910万元,共有156万人次的儿童免费获得人均最高额度为30万元的医疗保障,其中8034名儿童获得赔付,赔付金额达3247万元。其探索出的鹤峰模式、巴东模式、开化模式、新晃模式、中阳模式、科右前旗模式,不仅得到了各合作试点县政府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地区主动申请引入。

生态扶贫:“童话村落”守望萤火留住青山金山

2014年起,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与湖北省咸宁通山县厦铺镇政府、桥口村启动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在水稻种植上,“守望萤火”项目鼓励村民们采用原始的牛耕刀割,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用自然溪水灌溉。这种方式种植出来的大米完全无生态污染,Q弹糯香,大大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也保护了栖息在水稻田中的珍稀萤火虫,形成了“亮火虫大米”品牌。

2017年,“守望萤火”项目与村民开展种植合作,用市场价2.5-3倍的价格收购常规稻种和销售。这种可持续性的科技生态扶贫模式,改善了大耒山的水质和土壤污染。同时,“守望萤火”也通过人工复育的方式,重新恢复被破坏区域的萤火虫种群,每年人工繁殖10万只,自然繁育50万只以上。科技生态扶贫,为大耒山留住了“绿水青山”又挖到了“金山银山”。

(原标题《中国慈展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编辑 编辑-关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秦绮蔚/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