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大V走进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经济很重要,保护星空也非常重要”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胜 张延 徐梦 文/图
08: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成为国际暗夜社区的西涌夜空更“暗”了,经济发展却更“亮”了

“看到了,看到了!土星的草帽,越来越清楚了!”11月24日,在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的深圳市天文台自助观测区,来自拉脱维亚的“中国通”安泽通过20.3厘米口径望远镜看到夜空中美丽的土星,高兴得像个孩子。

安泽通过望远镜观测土星。

安泽对星空的热爱,源于儿时。她的父亲是一位天文爱好者,常常带安泽观星赏月。但自17年前移居到中国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仰望星空了。“今天看到这么美的夜空,我感觉又震撼,又浪漫。”

11月24日至28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联合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共同组织“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外国大V看气象”活动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首站便来到了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安泽和骆纪(西班牙)等四位外国友人有了在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观看繁星的契机。

西涌位于深圳大鹏半岛最南端,距市中心差不多60公里,是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2010年9月建成启用的深圳市天文台,就耸立在西涌社区东侧崖头顶,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也是社区观星的核心区域。

在山脚下,路灯显著与他处不同:黄色的灯光不仅更柔和,而且更加聚焦,不会散射到远处。在社区里,各式招牌的色温也更低,接近黄昏时分的光线。

“2021年,我们发起暗夜社区的建设目标后,许多商家与我们一道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介绍,通过照明设施科学改造减少光污染等一系列措施后,西涌于2023年获暗夜国际认证,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暗夜国际暗夜地项目专员安柏·哈里森表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证明,通过精心设计的照明方案,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有益于社区、同时保护自然世界的夜间环境。西涌暗夜社区将人与自然联结在一起,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国际暗夜社区的西涌夜空更“暗”了,经济发展却更“亮”了。当梅林向外国友人介绍,暗夜社区建成后,萤火虫活跃天数由2022年的35天增加到2024年的110天,同时年均吸引超200万游客观光游览,为当地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引资规模逾亿元时,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经济很重要,保护星空也非常重要。” 骆纪说。“深圳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间做到了平衡。”安泽说。

梅林介绍,深圳正在研究为暗夜保护立法的可能,这将助推西涌建成大湾区“1小时星空银河圈”,成为生态文明、城乡发展的典范,为全球光污染治理贡献深圳经验。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胜 张延 徐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