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世界市场” 《真知有灼见》勾勒深港知识产权协同新范式

张璇
10-14 12:14
摘要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打造的推进深港知识产权建设专题节目《真知有灼见》,深度剖析了深港知识产权从“构建破壁”到“产业融合”,再到“跨境协同”的全景图谱,真实还原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建设的实践路径。

前海手绘科技联合创始人许佳面对镜头,细数着公司拥有的65项中国专利、37项国际专利和370项商标。这家从深港青年梦工厂走出的“小巨人”企业,其成长的喜悦与“甜蜜的烦恼”正是深港创新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如何在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尚存争议的当下,为核心技术构建无懈可击的护城河?又如何让诞生于前海的创意,平稳驶向全球市场的广阔蓝海?

许佳做客《真知有灼见》栏目

这不仅是许佳的困惑,也是无数穿梭于深圳的产业化能力与香港的国际化规则之间的创新者们共同的课题。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打造的推进深港知识产权建设专题节目《真知有灼见》,正是以此为核心,深度剖析了深港知识产权从“构建破壁”到“产业融合”,再到“跨境协同”的全景图谱,真实还原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建设的实践路径。

“破壁”“融合”“协同”《真知有灼见》勾勒知识产权发展的“深港模式”

五期《真知有灼见》并不是单一内容的剖析或是零散的知识点汇编,而是聚焦深港知识产权的实际理论及发展模式,从“破壁”“融合”“协同”三维度还原了一个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框架,清晰还原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的“深港模式”。

节目开篇便直指最前沿、最复杂的AI知识产权问题。首期《科技无界,产权有疆:深港AI知识产权如何“破壁”?》中,专家们直面算法模型版权、数据资产归属等全球性难题。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侯玉静律师以具体案例,厘清了AI技术中可受保护的成果边界;而前海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李飞董事长则深入浅出地构建了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整体认知框架。这一主题内容,清晰阐释了“打破技术狂奔与法律滞后之间的壁垒”的重要性,为创新划定清晰的起跑线。

第一期嘉宾

理论破壁后,关键在于落地。节目第二期与第四期,分别聚焦“高校专利转化”与“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深刻阐述了知识产权如何从“纸面”走向“市场”。南方科技大学柔性传感技术的千万级转化、香港高校机器人专利被深圳企业争相竞购,这些案例背后,是节目所揭示的“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机制。深圳理工大学张鹏处长生动地将专利转化比喻为“知产”变“资产”的过程,而华清智美CTO张益博士则分享了“技术秘密先行,专利分层保护”的企业实战策略。“融合实验室的智慧与产业化的力量”让专利不再沉睡。

第二期嘉宾

第五期嘉宾

单个节点的突破尚不足以支撑区域竞争力,系统的协同才是关键。节目第三期与第五期,将视角提升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两大国家级平台。节目中,汇顶科技副总裁胡毅、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阮思宇博士等专家,解析了河套如何凭借“一区两园”模式,成为专利“一站式”跨境转化的“超级转换器”;而在前海,广东梦海律师事务所何锦俊律师提出了“制度套利+风险对冲”的务实策略,利用深港两地规则差异为企业全球布局赢得优势。“协同深港两地的制度与资源”构建起“1+1>2”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三期嘉宾

第五期嘉宾

这“破壁-融合-协同”的三维度,是节目《真知有灼见》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工作勾勒出清晰的方法论,联动园区、产区、企业、高校和行业专家,通过高度浓缩的五期节目,让观众以管窥豹,看到推进深港知识产权发展的创新路径。

扎根实践沃土:从案例解读到园区、校区联动

《真知有灼见》的生命力源于其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紧密互动。它绝非闭门造车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扎根于创新沃土的深度田野调查。节目组走访了众多行业标杆企业,让抽象的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验证。从奥比中光以3D传感技术构筑“专利护城河”,到云天励飞以AI视觉算法定义行业安全边界,再到普渡科技以服务机器人专利群突破全球市场;从先健科技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布局与转化经验,到汇顶科技在河套地区进行的跨境转化实践……这些鲜活的企业故事,共同拼凑出一幅深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实战地图”。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企业家们的焦虑、决策与成功。

每一期节目,都是一场顶尖智慧的碰撞。来自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深圳湾实验室的学者,与来自天达共和、集佳、国枫、梦海、盈科等一线律所的资深律师,以及像胡毅、张益这样兼具产业与知识产权背景的顶尖专家,共同组成了一个“超级智囊团”。他们不仅解读政策,更针对企业提出的“如何评估专利价值?”“如何协调共同申请人维权?”“如何应对海外专利审查周期长成本高?”等具体问题,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节目突破了演播室的物理界限,通过策划线下活动,将知识的种子从“台前”播撒到“校区”。《真知有灼见》栏目特别组织《创新引领未来,知识产权护航发展—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旨在鼓励企业、高校等多主体在知识产权各环节加强合作交流,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师生深度交流知识产权专业知识。邀请了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合伙人、专利负责人张传义走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度讲解专利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这种联动高校及律所的面对面交流,极大地扩展了节目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使知识产权从媒体的议题,真正转化为创新主体触手可及的服务与工具,形成了线上传播与线下服务的良性闭环。




立足湾区示范:连接新质生产力的宏观命题

《真知有灼见》并未局限于深圳一城或知识产权一域。它从深圳出发,胸怀粤港澳大湾区,深刻阐释了知识产权这一微观要素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宏观战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深圳广电集团的此次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治理创新。它超越了传统的政策宣讲模式,运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将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转化为公共议题,激发了全社会对创新的尊重与保护意识,体现了深圳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媒体助力的协同治理智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挑战之一,便是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真知有灼见》全程贯穿的“深港协同”主线,正是对这一挑战的精准回应。节目通过专家之口,将两地在专利审查、法律体系、仲裁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与互补性讲清讲透,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扫清了认知障碍,推动着大湾区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之花,离不开知识产权之土的滋养。节目中探讨的AI、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产业,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所剖析的专利转化难、跨境维权难等问题,正是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痛点。节目通过一个个案例证明,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强磁场”,是激励科学家、企业家勇闯创新“无人区”的“定心丸”,更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业竞争力的“催化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知识产权已从过去的辅助支撑,跃升为核心的战略资源与竞争壁垒。节目播出覆盖超300万观众,延伸短视频超20条,阅读量超10万+,真正将单一枯燥的知识干货转化成观众看得懂、听得懂可学习的内容,尤其打造《校园头条》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知识干货,从青少年群体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科普,创新专利科普,为深圳这片科技沃土滋养后备力量。

从前海创业青年的困惑,到河套试验田的探索,再到光明科学城对生命奥秘的解码,《真知有灼见》以其“真知”洞见了创新的规律,以其“灼见”照亮了前行的路径。它成功地将“知识产权”这个一度被视为专业且枯燥的词汇,塑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闪亮、最富生机的标签之一,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的“出海”已不能仅靠性价比优势,而必须手握受国际规则保护的硬核知识产权。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彭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