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2025版设计暴雨雨型查算图表,三项创新筑牢城市韧性安全基础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张丽 易红梅
10-11 17: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同时, 针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图表》为其单独编制了专属的设计暴雨雨型,有效填补了该区域在此类技术数据上的空白,从而首次实现了深圳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设计暴雨雨型全覆盖,确保了城市规划与建设标准的一致性与科学性

近日,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正式发布《深圳市设计暴雨雨型查算图表(2025版)》(以下简称《图表》)。这一重要技术成果严格遵循国家最新技术规范,深度融合本地长期气象观测数据与科研成果,通过应用芝加哥雨型法、同频率分析法等先进手段,成功构建了一套更精准契合深圳气候特征与地理条件的设计暴雨雨型体系,为深圳有效应对暴雨灾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

据介绍,《图表》编制立足深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了三项关键创新,显著提升了其科学价值与应用效能。《图表》首次打破传统上全市采用统一雨型模式的局限,转而依据不同流域的气象与水文特性分别进行设计雨型编制。这一转变使得最终的雨型数据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西部、中部、东部等各流域的降雨规律,极大提升了成果在实际防洪排涝工程、水文模型模拟中的科学性与适用精准度。

同时, 针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图表》为其单独编制了专属的设计暴雨雨型,有效填补了该区域在此类技术数据上的空白,从而首次实现了深圳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设计暴雨雨型全覆盖,确保了城市规划与建设标准的一致性与科学性。

此外,深圳市气象局在《图表》编制中首次成功实现市政排水系统设计所需的短历时暴雨雨型与流域防洪规划所需的长历时暴雨雨型之间的统一与无缝衔接。这一突破为城市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水务水利工程设计等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协调一致的技术支撑,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因数据标准不一导致的多场景应用兼容性问题,实现了高效融合多应用场景需求。

在数据支撑方面,成果充分依托了覆盖全市的可靠观测资料。气象数据以福永、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沙头角等站为代表站,并补充龙华、大鹏等站点;水文资料则依据站点相邻原则,选取了铁岗、深圳水库、清林径、三洲田、南澳圩以及深汕合作区的窑陂水库等站点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张丽 易红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