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记者10日从深圳市康宁医院获悉,该医院联合全市各区,在10月将举办40余场公益科普活动,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帮助市民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据悉,40余场公益科普活动包括义诊、社会心理服务技能大赛、知识讲座、主题宣传活动等,将在全市多个社区、学校、公园等地举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完好状态”,具体表现为具有:认识自身潜力、高效地工作学习、良好的应对压力和有意义地联结他人。
如何区分情绪问题与心理疾病?市康宁医院专家认为,普通情绪波动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若低落、焦虑、易怒等状态持续2周以上且无法自行缓解,需警惕疾病可能。情绪问题不会显著影响生活功能,而疾病状态会导致明显功能受损,如长期无法集中注意力、拒绝社交,甚至无法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部分患者担心药物会让人“变傻、发胖、依赖成瘾”,对此,市康宁医院专家表示,精神科药物如降压药、胰岛素一样,是直接作用于病理生理环节的科学治疗手段。它们能调节失衡的神经递质,为大脑创造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症状,为后续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哪些心理调适方法有效?市康宁医院专家表示,市民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或与信任的人倾诉,给情绪一个出口。规律生活节奏是维持情绪稳定的基础,也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帮助我们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回到当下,培养积极心态。如果情绪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市民遇到生活压力、情绪低谷、家庭矛盾、职场焦虑等问题时,可以随时拨打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获取专业帮助与支持,市内可直接拨打12356,市外拨打请加区号0755-12356。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