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华侨城湿地”)迎来一位“新成员”——一条藏身草丛、双眼炯炯有神的白唇竹叶青(Cryptelytrops albolabris)在华侨城湿地被首次发现并记录。这条俗称“小青蛇”的出现,反映出华侨城湿地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白唇竹叶青。华侨城湿地供图。
白唇竹叶青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蛇体长约60至75厘米,尾长14至18厘米,主要以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捕食鸟类和蛙类,食物短缺时甚至会捕食幼蛇。
湿地工作人员介绍,白唇竹叶青外形具有辨识度,其拥有如高级“牛油果配色”般的清爽体色:头部呈青绿色三角状,瞳孔垂直显红色;通体草绿,背腹交界处有一条清晰白线,尾部末端带有一抹焦红。
尽管外形美丽,但白唇竹叶青却具有较强危险性。据介绍,白唇竹叶青属于有毒蛇类,并具有一定攻击性。被咬后,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伤口剧痛、水肿、皮下出现紫斑,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白唇竹叶青。华侨城湿地供图。
华侨城湿地提醒,若市民在户外偶遇白唇竹叶青,请保持冷静,勿靠近、勿干扰,更不可捕捉或伤害。如市民不慎被咬,请务必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救治。
随着深圳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和周边山林、自然保护地间逐渐形成了生态廊道,野生动物逐渐回归到城市的周边。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开的资料显示,深圳的蛇类约有40种,其中毒蛇有14种,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紫沙蛇、眼镜蛇甚至眼镜王蛇都在其中。梧桐山、七娘山是市民与蛇“偶遇”次数较多的地点,山林里、建在山边的房屋、茂密的草丛,甚至道路的绿化带,都是蛇经常栖息的地方。从分类学上来看,毒蛇来自不同科、属、种,个体差异很大,非专业人士很难一眼分辨出无毒蛇和有毒蛇。在户外活动时,市民应提高警惕,一旦遇到蛇,遵循“不攻击、不捕捉、不驱赶”的原则,等待其自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