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能紧急报警 办公室可监测体征 深圳公共建筑越来越“聪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09-18 08: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公共洗手间遇到紧急情况可一键报警、教室配置智能冷暖新风设备、单人办公室设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这些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场景将很快在深圳成为现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日发布《公共建筑全屋智能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深圳公共建筑在深化应用全屋智能技术方面有了地方标准,即将落地实施。

所谓全屋智能,是指基于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实现空间内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公共建筑的全屋智能系统设计、建设和运维。

《标准》针对以下五类典型空间提出全屋智能设计和建设要求,分别为:办公类空间(多人办公室、单人办公室),会议与会客类空间(会议室、多功能厅、报告厅、商务接待室),教学类空间(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文体类空间(演艺用房、辅导培训用房、图书阅览用房、活动用房),医疗康养类空间(康养室、病房、诊疗室),生活服务类空间(餐厅、食堂、宿舍、休息室、客房、公共卫生间)。

《标准》要求,项目应根据空间功能和用户需求配置合适的场景模式,通过现场智能面板、智能控制屏和语音控制设备等实现对空间内设备的场景模式控制。项目还应根据空间功能和用户需求,利用传感器监测环境指标和空间内人员状态等,实现对空间内冷暖新风设备、灯光设备、遮阳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智能联动控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可实现对人员活动预判并联动控制相关设备动作。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规定,根据空间功能和用户需求,可设置智能机器人与全屋智能系统联动,提供更智慧和便捷的服务。记者注意到,根据《标准》,上述典型空间中,智能冷暖新风设备、智能照明设备、智能插座和智能安防系统等是标配。而在病房则配备毫米波雷达监测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可提供卫生间跌倒和滞留监测报警。此外,在办公室、食堂、宿舍、客房等空间,配置机器人系统,提供配送服务;在公共卫生间有设置紧急报警按钮或拉绳式报警按钮以实现紧急报警; 在单人办公室特设智能系统,可实现生命体征监测报警。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