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脉络重新绘制,交通空间实现再分配!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增设了电动车道,更加舒坦;路名牌、监控杆、路灯杆等多杆合一,更加整洁;“深圳旧墟”文化融入道路元素,金角银边打造出晒布路街心广场,更加靓丽……
这些是日前竣工的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路升级改造工程中可见的变化。与此同时,地下深挖管基坑,多维管线实现精密整合、更新、扩容与预埋,不仅解决了当地雨季内涝难题,更激活了东门商圈基础设施协同效能,助力提升东门商业步行街整体形象,推进国际化商业文化街区建设,引领片区高质量发展。该项目也是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致敬的重要献礼。
暖心方案错时施工,实现淬火蝶变
东门路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核心区域,呈南北弧形走向,北接文锦,南望香港,与深南大道、笋岗路等十余条道路相交,承担着连接罗湖金三角商圈与周边居民区通勤的双重功能。
东门路得名于深圳墟古东门遗址,自明清时期便是商贸要道,改革开放后更成为东门商圈的核心交通动脉。历经数十年发展,道路拥堵、无序、杂乱的现状已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东门路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去年7月,东门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由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桥集团”)承建。项目北起雅园立交,南至沿河路,改造道路全长2.256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时速40公里/小时。
东门路雅园立交至深南东路段属城市主干路。尤其是靠近东门商业步行街的路段商铺林立,人流车流密集。道路升级是市民所盼,但占道施工可能引发交通拥堵、影响生意,也成为群众担忧。如何破解这一城市发展悖论,实现东门路的时代新生?
“这不仅是一次道路升级,更是一场城市空间的精致蝶变。”路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地下管线复杂、人流车流密集、台风天气等多重挑战,为减少施工对商铺经营和行人通行的影响,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错时施工、分块分幅”方案,根据商铺营业时间和人流量高低峰灵活安排施工时间。
具体措施包括夜间进行大型机械作业,白天实施人工精细操作;将工程划分为48个板块交错推进,商铺门前分幅围蔽,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保障工程推进与商圈繁荣的平衡。
“都说道路升级是长痛不如短痛,但这次痛感很轻,效果却立竿见影。”东门中路一零食商铺经营者张女士表示,施工前团队与商户充分沟通错时施工方案,生意几乎未受影响,非常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期间,路桥集团实施“工完场清、还路于民”的举措,获得东门老街商户和居民的一致好评。项目开工后,团队争分夺秒,形成“开工即大干、入场便决战”的工作氛围。春节前,集团统筹安排,完成节点任务后迅速清理现场、转运材料设备、撤除围挡,恢复交通,为市民营造了整洁有序的节日环境,也为节后复工奠定基础。
匠心致敬初心,良心打造精品
地下管网承担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关键功能,是城市的“生命线”。东门路升级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正是对数十年老旧地下管线的梳理、更新、扩容和预埋。
“地下工程占比60%,比新建地下管网更难。”路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东门路地下管线复杂、用户众多,施工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集团秉持“匠心建造,百年路桥”的企业使命,经多部门沟通协调,精心组织施工,实现多维管线精密整合,为区域蝶变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动能满满的“良心工程”。
施工前,团队提前探挖并调取城建档案,与多方签订管线安全保护协议;施工中对不同管线分级保护,加强监测,及时上报问题;施工后完成管线恢复。其中,原有金属燃气管因使用年限长、存在锈蚀风险,全部更换为耐腐蚀、高韧性的聚乙烯PE管。同时,新增内径1.25米的雨水管和内径0.8米的污水管,彻底解决内涝与污染问题。
2023年9月,东门商圈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部分商户被迫清仓,交通商业活动暂停。今年新铺设的雨污水管道显著提升排水能力,内涝问题迎刃而解。
路桥集团践行国企责任,以匠心打造精品工程,为东门商圈繁荣及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优质、长效的基础设施支持,助推罗湖高质量发展。
精品工程重在过程,专利技术助力安全通行
如今,走在新东门路上,沿街设施融合深港合作与品质化设计,令人心旷神怡,都市感与国际范十足。
东门路的精致蝶变,得益于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2023年8月,罗湖区东门路升级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专题会议提出,要秉承功能优先,聚焦东门商圈文化,精简附属设施,拆除部分人行天桥,保障交通、排水、供电等管网需求,与东门步行街提升实现一体化,服务商圈慢行系统,打造精致化、简约化街区。
改造后的东门路释放了道路空间,拆除人流量较低的2座天桥和1座天桥梯道,增设人行横道。以往无序的电线杆、监控杆等已由15米高的智慧路灯杆替代,实现多杆合一。
为统一拓宽人行道,经与业主单位、街道办等协调,市政道路与建筑红线范围融合,人行道宽度统一增至3.5米以上,最宽处达12.5米。
细节体现精致。东门路上160余棵树均量身定制树池,加盖格栅篦并填充碎石,既保障树木生长,又平整路面,提升通行舒适度。针对传统圆形井盖易导致人行道边缘内弯、行人易踩空的问题,路桥集团推广使用自主研发的L型装饰井盖专利技术,有效补平内弯部分,保障通行安全。
打造精致街区还需融合历史与文化。晒布路与东门路交汇西北角新建的街心广场成为市民打卡新地标。这里保留了G205“山海关—深圳”国道终点纪念铜牌,并以黑白交错材料铺装三个同切圆,标注G205途径省市,在蓝天白云与高楼商铺映衬下,形成“立足东门、辐射全国”的意象。
“路宽了,人多了,生意好了!”“东门⑥”公交站旁“土家酱香饼”老板郭先生高兴地表示,改造后的人行道更宽敞、美观,人流量增大,生意也明显好转。
街区融合提升生活品质,精细施工彰显工匠精神。以往电动车乱窜、行人躲闪、公交排长队的混乱场景不复存在。改造后的东门路设置了独立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实现“人非分流”“机非分流”;同时整合公交线路与站台,新建岛式公交站台,有效解决公交列车化问题。
东门路改造涵盖车行、慢行、公交、管线、智慧、景观、绿化等七大系统。该项目不仅是道路修复更新,更是聚焦商圈文化、打造精细化与简约化街区、提升东门片区品质的重点工程。
项目以人为本,合理分配路权,营造有序、安全的环境,以文化重塑激活商圈,助力建设国际化商业文化街区,推动“三力三区”发展。
精品工程重在过程。路桥集团在东门路改造中制定半月巡查制度,加强过程质量管控,创建“过程精品”。通过方案先行、质量例会、责任分解、奖惩制度及成品保护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以样板工程示范,引领后续项目标准化施工,提升工艺与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东门路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了慢行系统与道路景观品质,完善市政配套,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商圈活力,为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提供支撑。
目前,该项目已获深圳市安全文明工地奖。上月,路桥集团基于工程发明的便携式地下管线探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他先进科技成果与课题研究也在评审中。该项目还将申报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