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丛林奇谭》的故事置于未来,会是什么样子?5月3日至5月4日,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连续演出两场的舞蹈剧场作品《丛林奇谭(再造版)》,以深具启迪的文本、独特的舞台语汇和充满创意的表演开启了一次触动人心的“丛林历险”。
作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第三十四届澳门艺术节的开幕巨献,《丛林奇谭(再造版)》由孟加拉国裔英国舞蹈家和编舞家艾甘‧汉(Akram Khan)联同顶尖团队制作,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传世经典《丛林奇谭》,讲述都市经历浩劫变为丛林之后,与家人失散的小孩展开的一场奇幻历险,反思人类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
资料介绍,艾甘‧汉被誉为“21世纪舞坛第一传奇”,这位在英国乃至国际舞蹈界享负盛名的天才编导的作品以融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鲜明特质见称。
自2000年艾甘·汉舞蹈团(Akram Khan Company)成立以来,艾甘·汉与来自戏剧、电影、视觉艺术、音乐及文学的艺术家开展跨界创作,这些带有东方色彩的作品很快随他誉满全球。
▲《丛林奇谭(再造版)》导演、编舞艾甘·汉(网上资料图片)
此次为本届澳门艺术节拉开帷幕的《丛林奇谭(再造版)》,对艾甘·汉来说是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舞蹈剧场作品。“我记得曾在童年时看过迪斯尼版本的《丛林奇谭》,因为我从未见过棕色皮肤的男孩扮演主要的角色。我记得自己看过超人、雷神索尔、蜘蛛侠,但他们都不是棕色的。为我而言,莫格利象征了可能性。”担纲《丛林奇谭(再造版)》导演、编舞的艾甘·汉在接受深圳商报专访时说道。
作为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经典之作,《丛林奇谭》此前已有多种动画片、话剧、音乐剧的改编演绎版本。艾甘·汉介绍,这次之所以也想要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缘于他十岁时曾经参与过这部印度舞剧的英国巡演,扮演过莫格利。
自此,他就希望有一天能够重回《丛林奇谭》的演出。“事实上我女儿给这次改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因此这是我首部全家参与的作品。”
在艾甘·汉看来,从文学经典《丛林奇谭》到舞台剧《丛林奇谭(再造版)》,其中一项最大的挑战是人人都知道《丛林奇谭》的故事。“于我而言,我要深入探索我想透过这故事说什么。我们不能否认,吉卜林是个帝国的爱好者,但我感到有责任,要重新想象一个版本,作为‘我们要把什么传给下一代’的方式。我的孩子一直都在我身边谈气候变化的议题。在创作过程中,当我在家办公的时候,我的女儿会在视像会议中问我:为什么莫格利总要是个男孩?为什么不能是女孩呢?因此这次莫格利是个年轻的难民女孩。”艾甘·汉表示,此次上演的《丛林奇谭(再造版)》是“一次现代的再述、一部今日的神话”。剧中的莫格利是一个难民女孩,因为洪水被迫和家人分开。动物们生活在曾经是城市的地方……这些情节介乎当下与未来、记忆与想像之间,引人省思。
“这次《丛林奇谭》把今天的焦虑活现出来。我感到有责任去把这个超越一切文化、不分年龄的故事分享出来。这个版本某程度上是今日的神话、明日的儿童故事,告诉人们这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在气候危机中的我们就是那感染的源头。我的女儿说了些很有趣的话。她说:‘您说到改变,但又不想去改变。您想您身边的一切去改变。’这个八岁的女孩总结了人类的危机。因此,我们决定在把这部作品带到全世界时,不会采用实体的场景。我们在酵母文化(YeastCulture)的朋友手绘了表演中所有的动画,整场演出中舞者会在它们中间演出,而我们在舞台上采用的道具只有硬纸箱。”艾甘·汉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艾甘‧汉时隔十年再次来到澳门演出。
他表示很荣幸能重回澳门参加第三十四届澳门艺术节,把深受他孩子影响而创作的作品带到这里与观众见面,为此感到很特别。
“《丛林奇谭(再造版)》是为与家人分享而制作,我希望这部作品能把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团结起来。”艾甘·汉说。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