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大阅读、大连接!“深圳之夜”故事继续精彩
晶报记者 罗婉 摄影 高雷
2023-05-27 13:14

“深圳之夜,讲述深圳与湾区城市的故事!深圳之夜,点亮湾区,闪耀中国!”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又是一个“深圳之夜”,故事之夜!昨日(5月26日)晚上,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覔书店及城市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2023深圳首届“深圳之夜”第二站东莞站演讲分享会在覔书店东莞国贸店中心完美落幕。

活动开场,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讲述了深莞惠三地渊深的历史关系,这也是“深圳之夜”首站与第二站选择惠州、东莞的原因之一。进入“9+2”湾区时代,城市故事在城际之间流转、城市文化在城际之间交融,深圳与湾区城市共同缔造新时代故事。

如果说,四月“深圳之夜”首站惠州站是故事的开启,那么第二场东莞站则意味着故事的继续。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东莞在2021年提出“书香东莞”提升行动,两城在阅读主题上产生了共鸣。为此,东莞站演讲分享会以 “深圳之夜·阅读故事”为主题,提出“大湾区、大阅读、大连接”的概念,邀请深圳和大湾区的阅读、创意领域的大咖作为演讲嘉宾,围绕阅读与城市共融发展,讲好深圳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深圳友谊书城集团董事、覔书店创始人龚县流分享了覔书店从深圳走出,落户东莞的故事。覔书店从深圳出发的第一站便是东莞,深莞两地的阅读氛围令他深受触动。目前,覔书店在东莞已经创办了三家分店,本次活动场地覔书店东莞国贸店还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

“无论如何,我知道阅读仍然是一件被赐福的事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与广东省朗诵协会会员的朗诵声中,一首王绍培的诗歌作品《赐福》拉开“深圳之夜”的帷幕。深莞两地文创圈大咖王虹虹、阎焰、刘美松轮番登台,讲述城际的故事、奋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将活动推向高潮。尾声,由晶报记者与编辑组成的957乐队首秀惊艳亮相,留下令人意犹未尽的畅想。书声朗朗,乐声悠长,讲者至真至诚,听众凝神倾听,现场时而爆发掌声阵阵,时而笑声连连。

此次分享会的演讲嘉宾联动两城,分别为东莞市虹虹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虹虹,望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学术委员阎焰,诗人、文化创意人、“字在”品牌创始人刘美松。三位嘉宾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在深圳或东莞一座城市,还是与两城密切相关的城际人、深莞人。在短短的二十分钟讲述中,他们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谈起,分享自身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与灵感,在人生路上不断探索,专注如一,追求热爱的奋斗故事。在这个美妙的“深圳之夜”,听众围坐在书店下沉式的弧形开放空间内,恍若一场古老的篝火晚会,感受故事的魅力与真诚的力量。

王虹虹:左手文学,右手动漫

多年来,东莞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文学莞军”,其中就包括第一位演讲嘉宾,青年作家王虹虹。自小居住在东莞清溪,王虹虹自言是深圳的常客。她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小说《湖娃》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开发的“魔法小狮妹”IP也是与深圳公司合作投资的。

以“左手动漫,右手文学”为主题,王虹虹分享了自己在动漫世界里追梦的故事。8岁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精美的动漫,她就暗暗立下了梦想,要成为一名漫画家。那时,《安徒生童话》《卫斯理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中外书籍让幼小的她爱不释手,也为她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王虹虹说,“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就我们大胆的想法。”

由于初中考广美附中失利,王虹虹倍受打击。她开始用文字代替画笔来描绘心中的故事,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处女作《神狼林》备受关注。16岁的时候,她举办了人生第一个作品研讨会。文学之路的小收获,也让她重拾信心。王虹虹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时期创办绘画工作室的经历,虽经历了倒闭风波,但绝处逢生,也让她写出了第一部动画片剧本《斗龙战士》,重新找到了定位——专注原创内容的输出。

自16岁发表处女作以来,王虹虹已出版儿童文学著作30本,原创编剧动画连续剧16部。她自称,“我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所谓的天赋就是全心全意专注在一件事上。”王虹虹有一个外号叫“小虫子”,在每本书的后记里,她都会写道:毛毛虫经过磨炼终究会化成美丽的蝴蝶。“我也希望一直创作到老。你看宫崎骏他到80岁还不愿意退休,坚持到老也是一种幸福。”

阎焰:从“历史”走向“历史”

在深圳龙华与东莞松山湖,都可以看到望野博物馆的身影。作为望野博物馆创办人,文博工作者阎焰分享了自己从互联网领域进入到文博工作二十余年来的心路历程。1997年,阎焰步入“互联联网”领域,这也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看似与他当今的文博工作风牛马不相及,但实际上一切皆有缘起。

当年,阎焰创办的汉龙网(曾命名为“中国文物之门”)曾被评为第一届“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留下了互联网时代有关于“文物类目”的“行业壁垒”。阎焰表示,就算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各种类目都有人触及和探索。但“文物类目”还是空白。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ChatGPT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当大家热衷于它强大的聊天、演化、学习功能,也恐惧于它到底可以替代哪些“工种”时,阎焰却肯定地表示,“我的职业它无法替代。”在一定漫长的可视未来,ChatGPT恐怕都无法完全学会“文物类目”的优化知识。

从“历史”走向“历史”,讲座现场,阎焰以一张图片,带观众回到2012年10月21日深圳望野博物馆在龙华文化中心正式开馆的那天。2020年,深圳望野博物馆成为深圳市唯一一间国家二级博物馆,排名紧随国家一级馆深圳博物馆之后。2023年春节起,深度转型大文化的《晶报》刊发了30个满版的深圳望野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信息,也将这些珍藏国宝推进历史,让其成为深圳和广东的核心历史文化资产信息存留。就在刚过去的5月18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分会场活动,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的“印何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展览荣获第四届(2021-2022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最佳进步推介奖。

面对这些褒奖和肯定,阎焰表示:“个人心潮如涌,无比激动。”他说,每次静坐时都会回想这二十五年的历程,心生无限感激。正因为有湾区这块沃土,才让“望野博物馆”小木成林,有今天的骄人姿态。

刘美松:人生需要跨界

尼采曾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目的,而是一座桥。相比王虹虹、阎焰“跨界”的经历,诗人、“字在”品牌创始人刘美松的“跨界”事迹令人更为震撼。演讲甫始,他以《你是哪里人》一诗幽默调侃,从耕田、卖冰棍到老板、诗人、行为艺术家等等,用一整页的PPT描述了近50种自己的身份,引发全场一阵笑声。

人生最高学历是初中,英语最高分才12分,刘美松的经历可谓很励志。“说到我的‘深圳故事’,我的最大感受是,深圳确实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地方,是一个帮助你实现身份切换、兑现梦想的地方。”1995年,他从湖北赤壁老家买了一张单程车票,开始闯荡深圳。由于对阅读的喜爱,可以免费蹭书读,他选择到大公印刷有限公司当一名印务员。后来,刘美松成了老板,也买车买房,但诗人的人文情怀、对生命的思考,让他总不安于“现实”。

2010年8月25日,刘美松干出了人生第一件疯狂的事情。他从深圳出发,口袋里不带一分钱,实施了一次“诚信历险记”,百天不花钱走遍全国。100天的行程中,他开车行驶了28510公里,南到三亚的天涯海角,西到乌鲁木齐,北至山海关,东到黑龙江的漠河。行动结束后,他拿着222张欠条写下了一本书《欠条》,讲述这100天中发生的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践行,唤醒社会对信任的回归。

对刘美松来说,“字在”的诞生也是一次疯狂的创造。2009年,他与深圳几个文化人在喝茶闲聊时,胡洪侠提到让他帮一个朋友出一本用铅字印刷的书,这让刘美松突然意识到,活字印刷术里的许多基本工艺正逐渐消亡。而当他回到赤壁老家打算收购一些铅字时,却听说那些铅字早已被熔解掉,做成了打鸟的铅弹。刘美松形容,这个细节让他的内心大受震撼,感觉那一枪好像是击中了自己。“中华文明能在四大文明有立足之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文字的传播运用。而这千古流传下来的铅字,相当于汉文化的骨骼。文化变成了伤害,叫人如何接受?”

自此以后,活字印刷开始走进了刘美松的生命。从收藏“第一桶铅”,到收藏各种材质的活字,注册成立国内首个字文化创意品牌“字在”,刘美松坦言:“‘字在’这两个字,决定了我人生的下半辈子。”关于“字在”,他奉行着“传统文化年轻化,中国文化国际化”的理念。“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字印刷,就要对其重新注入生命,要传承,更要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出海,要走向国际,我希望‘字在’可以让汉字代表中国发声,做有尊严的文化品牌。”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喜欢阅读,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才热爱写作,才在南下深圳时选择印刷行业,才有了后来的“字在”,才获得了超越琐碎生存的人文情怀,生命的视野才得以打开。

故事告一段落,“深圳之夜”的尾声迎来了一个“彩蛋”——晶报957乐队将演出首秀献给了“深圳之夜”!这是一支由晶报记者与编辑组成的乐队,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排练。他们是年轻活力的媒体人,也是音乐爱好者,他们代表着信息时代凝聚的力量,向大家展现热爱音乐、追求梦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现场,957乐队带来了《平凡之路》《晴天》两首弹唱曲目。“故事你真的在听吗?”当《平凡之路》熟悉的旋律弹响,现场不少观众也不自觉地跟着哼唱。也许,我们这一生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但因为有了阅读,它会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点亮一片星空。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罗婉 摄影 高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