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纵横捭阖之作《初晴》亮相2019嘉德秋拍

2019-11-04 18:16
摘要

《初晴》由于其大开大合的非凡气度,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潘天寿纵横捭阖之作《初晴》亮相将于11月18日亮相2019嘉德秋拍。

《初晴》

作于1958年,设色纸本,尺幅丈二,写天台山石梁飞瀑周遭景致。由《初晴》为始确立的这一序列作品在内容上一以贯之:苍松自一端沿对角线斜势生长,并与几何形的磐石形成画面的基本结构关系;松冠、石梁、飞瀑等等组成画面左侧紧密构图,与右侧山花、夹叶形成画面鲜明的节奏变化;弱化景深透视的处理,淡化的墨与色状出远山云雾,使作品的基调变得沉稳,但一抱连接飞瀑的溪水被安排至与斜松相对的另一条对角线上,从而为作品沉稳的气氛增添生机勃勃的力量。

在这个创作序列中,潘天寿成功探讨并实践了文人画的传统意义与新时代文化语境求同存异的破题之法,而《初晴》更由于其大开大合的非凡气度,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初晴》右上以行书题自作七绝一首,诗文为“一石一花尽奇绝,天台何日续行踪。料知百丈岩前水,更润岩前百丈松”。前三句写实景佳美并为自己定下期许愿景,有意思的是第四句“更润岩前百丈松”。调查实际情况可以知道:石梁飞瀑周遭绿意盎然,却并未见横势巨松,天台虽有古松,实与石梁飞瀑分处两地。而潘天寿在《初晴》题诗中不仅以“更润岩前百丈松”收句,更在实际的画面中将虬曲老松安排在作品的最重要位置。这样的安排,除了与画面形式结构有关外,与潘天寿所处的时代语境亦有相关。

见习编辑 许舜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