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上下学走新龙路,隔离栏把车流和人流分开,我们做家长的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坪山区碧岭街道沙湖社区居民李女士指着焕然一新的路面,欣慰地说。这条曾因人车混行、隐患重重而被居民称为“堵心路”的道路,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如今已变为“安心路”,成为碧岭街道“进站・到家・连心”品牌活动切实解决民生难题的生动写照。

整改前(左)整改后(右)
新龙路是周边3000多位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此前因人行道断续缺失、未设置盲道,早晚高峰人车混行现象突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沙湖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卢洋洋、邹燕军代表连续多日利用早、中、晚高峰时段实地蹲点调研,详细记录下行人被迫绕行机动车道、车辆拥堵频发等具体问题。通过组织居民代表与交警、市政等部门召开民生议事会,最终确定了“安装隔离栏+人行道硬底化+补齐盲道”的综合改造方案。
在代表跟踪督办与相关部门高效落实下,施工队迅速进场。改造后的道路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还增设了无障碍设施,惠及沿线学校师生及通勤居民。“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我们很满意。”周边居民纷纷点赞。
新龙路的转变并非孤例。今年以来,碧岭街道人大工委依托“进站・到家・连心”活动,构建起“收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线下通过联络站座谈、代表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线上建立电子台账实时更新,并创新推行“联络站+代表+职能部门”三级跟踪负责制。
在沙积路,潘名汉代表针对树木遮挡交通标识的安全隐患,协调市政部门科学修剪枝叶;罗嘉喜代表推动汤坑公园斜坡改造成防滑楼梯,解决雨天路滑问题;金鑫代表则通过增设交通信号灯、加强违停管控,使汤坑二路与龙勤路交叉口的事故率显著下降。“每个诉求都有专人跟进,处理进度随时可查。”居民王先生对闭环管理机制赞不绝口。
人大代表们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将“议事桌”搬到群众家门口,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无小事,代表就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人大碧岭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进站・到家・连心”活动搭建起全链条诉求响应体系,为每一个民生诉求挂上“跟踪牌”。活动通过线下座谈、调研走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立“群众登记台账”,详细标注诉求类型和紧急程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各类民生诉求百余条,覆盖千余人次,内容涵盖道路改造、设施维护、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碧岭街道将持续深化“进站・到家・连心”品牌建设,让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成为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的“连心桥”,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强劲的民生动能。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