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人大代表“四点”联动,督办破解光明区生物医药发展瓶颈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雄鹏
10-29 18: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专题调研。

10月24日下午,深圳市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产业联系点联合市人大代表合成生物产业联系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系点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系点,以“察民情惠民生助力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为主题,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赴光明区开展生物医药产业专题调研,并召开代表建议督办会。

此次“四点”联动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的创新实践,旨在精准回应企业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的迫切诉求,搭建政企银多方协同沟通平台,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得到多方积极响应,市、区人大代表,光明区财政局、科技创新局、区属国企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辖区内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产业孵化平台、重点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共同参与,形成了覆盖产业全链条、政企银协同发力的调研督导格局。

视察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市三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湾有引力”孵化器平台及卫光生命科学园四大产业载体。在深圳医学科学院,调研组深入了解科研体系构建、专项资金对接、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情况,实地察看仪器研发中心与各类专业实验室,感受前沿科研创新氛围;在三启生物技术公司,通过观摩GMP生产车间与研发实验室,详细询问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流程等关键信息;在“湾有引力”孵化器,重点了解场地保障、资源对接等孵化服务,深入理解其产业聚合发展理念;在卫光生命科学园,全面掌握园区产业布局、成果转化、配套服务等情况,直观感受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综合实力。

实地调研结束后,代表建议督办会在卫光生命科学园召开,围绕产业发展痛点、政策落实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会上,企业代表率先发声,直指行业发展核心诉求:科技型企业因高风险、轻资产、未来收益不确定的特性,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区域内科技企业创新与金融服务衔接不够紧密,相关产业基金的扶持覆盖面和力度有待提升,间接融资渠道科普不足。为此,企业建议优化市、区、省级引导基金配置,推动基金向区内优质白名单企业倾斜,强化专业引导与投顾服务,构建多层次基金体系,全方位助力本地科技型企业发展。

针对企业诉求,光明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办理落实情况:已构建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体系,累计参与基金规模超240亿元,打造涵盖2只母基金、6只天使及成长期基金的综合性资金体系,实现企业从初创到发展阶段的全周期资金需求对接;深度参与市级“20+8”产业基金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基金落地,同步争取高端医疗器械合作基金机会;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管理机制,委托区属全资国企作为专业管理机构运营引导基金,保障管理专业性与效益,同时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确保基金合规运作并契合区域产业战略。

与会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发展痛点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多项建设性意见。有代表建议推动细胞生物与合成生物领域的交叉融合研发,强化跨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丰富产业复合业态;提出由企业商会统筹个人闲置资金,搭建专项扶持资金库,为新兴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资金支持;建议邀请行业技术专家与产业链企业参与产业基金投资环节,打破传统评估逻辑,构建贴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价值评估体系,重点考量专利技术等核心资产价值。

此次市人大代表生物医疗类产业联系点“四点”联动活动,是创新机制推动联系点效能跃升的首次尝试。活动搭建了多方沟通桥梁,有助于精准解决生物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吉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