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标记,也是宝贵的绿色财富。台风“桦加沙”过后,不少小伙伴关心坪山的高龄古树情况如何?别担心,这些承载历史与生态记忆的“绿色活化石”,妥妥的!
严阵以待,筑牢古树“安全堤坝”
台风刚过,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坪山区内156株古树静默挺立,其中包括坑梓街道沙田社区370岁的榕树、碧岭街道沙湖社区210岁的龙眼树、坪山街道六和社区的190岁的秋枫树……
环顾四周,不少的行道树不敌台风,为何年老的古树却能安然无恙?
据了解,台风来临前,坪山区提前启动古树名木应急保护预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施策”原则,开展全方位排查与加固,为古树筑起“防风墙”。
一方面,提前启动应急保护预案,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街道及社区护树员,对所有在册古树进行“全身体检”,对存在主干倾斜、分枝飘伸等倒伏折断风险的古树逐一登记造册,分类开展处置。另一方面,针对排查出的隐患,为每一株古树“量身定制”应急方案:为存在倒伏风险的古树,用钢管支架为其“强筋健骨”;对存在病弱枝、干枯枝的古树,科学修剪为其“疏枝减负”;对古树周边易倒伏物进行清理并设置警示标识,打造安全“避险空间”。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工作人员实时关注台风动态,运用视频监控等设备开展“智慧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为古树安全再加“双保险”。
快速处置,续写古树“守护新篇”
古树能够挺过狂风暴雨,既得益于它们深扎大地的根系和数百年来积累的生命力,也离不开一代代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台风过后,排积水、重修枝、松松土……养护单位以“快速评估、及时恢复、总结优化”为思路,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区古树开展第二轮隐患排查,全面评估古树受损情况,检查加固应急支撑。同时,制定后续计划,为受影响的古树补充营养液、改良土壤,助力古树尽快恢复生机。
精细管护,夯实古树“健康根基”
一棵棵古树长势良好,成为坪山靓丽的风景线。据了解,坪山区构建“监测-建档-养护-复壮”全链条的日常管护模式,让精细化成为古树保护的鲜明标签。
在基础监测与建档方面,运用树木主干空洞检测仪、树木根系检测雷达、土壤检测器等专业设备,全面采集古树土壤环境、树体健康等信息,做到“一树一档”。
在日常养护与复壮工作中,推行“一树一策”“一树一员”制度,组织专职护树员开展日常巡查,并针对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问题,及时采取复壮措施,让长势衰弱古树重焕生机。
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原址保护优先”原则,如地铁16号线坪山围站为129岁古榕树划出弧形“绿岛”;保利明玥澜岸项目将两株古榕树打造成小区风景园,实现城市建设与古树保护的和谐共生。
坪山区将以此次台风应对为契机,持续深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古树公园设计竞赛,打造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特色“古树乐园”;加强保护宣传,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系列活动,讲好古树生态与人文故事,引导公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让“绿色瑰宝”成为“山水坪山、人文坪山”的生态名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斌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