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深圳市于23日发布“五停”指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坪山区各文明实践阵地迅速响应,积极投身防风防汛、应急避险、灾后恢复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文明守护墙”。
应急避险,文明实践场所化身“安全港湾”
台风来临前夕,坪山区未雨绸缪,迅速开放全区44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安全的临时避险点。各避难场所不仅配备了必要的医疗急救用品,还储备了充足的速食、饮用水、折叠床、被褥、衣物等应急生活物资,确保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相关街道、社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协助场所管理、引导安置群众、分发物资、维持秩序,用温情服务驱散风雨带来的寒意,让应急避难场所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驿站”。
闻“风”而动,志愿服务力量织密“防护网”
在防风宣传动员一线,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身影格外活跃。龙田社区许俊岭志愿者工作室积极响应,于台风影响前夜组织志愿者深入大水湾小区,开展防台风知识宣传和避险动员。志愿者们手持宣传牌,利用喇叭穿梭于大街小巷,反复提醒居民及时转移车辆、紧闭门窗、避免外出,尤其注重人身安全。针对临街商铺,志愿者们逐户进行细致动员,督促商家将底层商品迅速转移至安全高度,最大限度减少潜在财产损失。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温馨提示,赢得了商户和居民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整体防灾意识。
向险而行,应急处置队伍奋战“第一线”
台风影响期间,马峦街道应急处置队伍文明实践志愿者逆风而行,持续奋战在防汛防风最前沿。他们及时清理因狂风倒伏在道路上的树木枝干和各类障碍物,快速疏通排水设施,全力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和运行安全。同时高效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工作,累计安全转移在建工地工人及相关群众1454人。其中,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作为紧急避难点,妥善集中安置了183名群众,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保障。
灾后清障,志愿接力加速恢复“美家园”
随着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立即展开。唐治红志愿者工作室在龙田社区启动灾后清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重点对路边倒伏的树枝、散落的杂物以及被吹倒的各类挡板进行清理。对于被树枝压覆的车辆,他们第一时间设法联系车主,并合力移开倒伏树木,尽力保障居民财产安全。通过志愿者们齐心协力、连续作战,社区道路通行秩序和公共环境整洁得以快速恢复。
目前,坪山区正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此次抗击超强台风的战役中,从精准预警、应急避险到灾后清理,坪山区各文明实践阵地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展现了高度的组织性、专业性和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彩篇章,为守护城市安全、共建美好家园注入了强大的志愿动能。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