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从东亚教育论坛看公办民办教育合作新趋势

读特记者 姚卓文
2017-12-14 19:05
摘要

对于公、民办教育合作中民办教育企业的价值,白云峰在本次论坛上提到:“通过科技赋能,民办教育正形成创新、公平、多样化的三大核心服务价值,这也是民办教育在公、民办合作中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近日,2017东亚教育论坛在香港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教育企业和政府代表齐聚一堂,重点围绕“课外教育中的公共和社会力量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对话和经验分享。该活动力图为东亚教育中课外教育多方合作提供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的模式,形成一整套政府、企业与学校的案例研究,进而有效推动整个东亚的教育发展。

好未来教育集团负责人作为中国民办教育企业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对公、民办教育合作的见解和观点。

东亚教育PPP论坛现场

公办民办教育融合 优质教育资源互通为首要基础

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日益提高的学习、教育需求,推动了民办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记者在论坛上获悉,在香港就有超过72%的12年级学生参与学科类课外教育;而在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课外教育的比例超过80%。在中国,民办教育在政府推动下,与公办教育在教师教研、教学、课程内容等方向不断强化合作,在教学产品上更是加快融合创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本次论坛由香港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探讨如何推动课外教育与公共教育的合作,并将中日韩三国的优秀合作案例和经验进行分享,为其他国家的教育单位、企业等提供参考和启发,这是本次论坛的目的和意义。论坛主办方表示并不期望通过本次论坛讨论就找到适用于每个国家/地区的合作模式,而是希望充分讨论交流能够得到方案的优化、以及寻求创新合作方法的启示。

中国课外教育代表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通过分享企业自身发展历程,中国教育行业变迁三十年的过程以及好未来在公办、民办结合方面的实践探索这三方面的内容,介绍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他认为无论是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或未来科目方面,中国、美国、东亚友好国家都需要加强交流学习,促进东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以好未来为例,其与公立学校的课件合作已达7000余课时,由好未来打造的英语分级阅读系统“雪地阅读”也与国内中小学合作,为不同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了英语个性化阅读和学习体验。除内容层面的合作外,好未来还同海淀区公立院校等公办教育机构建立了师资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教师技能交流和培训,推动和尝试公、民办教育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白云峰透露,好未来已先后成立“To B事业部”和“To G事业部”。由此看来,在其原有课外辅导市场外,好未来正将注意力转向更为广阔的公立学校市场。这些案例和经验也为其他更多公、民办教育的合作提供了参考和启发,推动公、民办教育合作进入多维度、多形态的新阶段。

好未来总裁白云峰

科技助力 推动教育创新、公平、多样化发展

教育产业不仅肩负着为各个产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培养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好未来副总裁万怡挺在此次论坛上表示,如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势能,推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普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尤其是助推乡村教育的大幅提升,是公、民办教育共同面对的问题。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和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其“科技+教育”的创新模式都为公、民办教育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双方合作融合的基本前提。

公、民办教育的合作不仅是资源层面实现互通共享,更是教育模式、理念等方向的融合,运用科技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民办教育合作中民办教育企业的价值,白云峰在本次论坛上提到:“通过科技赋能,民办教育正形成创新、公平、多样化的三大核心服务价值,这也是民办教育在公、民办合作中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国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现代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都为公、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教育更多的将会以培养能力为导向,这就需要更多诸如好未来这样的民办教育企业及广大公办教育的共同努力,运用“科技+教育”的创新模式,释放出更大的教育能效,培养更多符合未来标准的国际性人才。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姚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