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正式启动食品经营许可业务“5个工作日审批”、“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等多项新举措,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也是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全力推进审批服务改革,构建“大审批”体系的一个缩影。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高效便捷的市场监管审批服务,则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深圳着力构建市场监管“大审批”体系,成效卓著。“大审批”体系把散布于12个业务领域的许可整合到一处,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梳理事权、明确目标、评估论证、稳步推进,实现了权责清单标准化、事权划分科学化、规章制度统一化,为审批改革的纵深推进,最终实现审管分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也为持续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政务服务能力,各项改革举措的逐一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2019年以来,深圳市监对151个许可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平均压缩87%,103个事项实现即来即办,40个事项即将完成容缺办理,100%的事项“不见面审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工作背后,凝聚了改革的魄力与付出,而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对应着无数企业与经营者负担、压力的减轻和满意、舒心的笑容。
从深圳市场监管审批服务的每一项改革工作中,都可以看到清晰的逻辑支撑。比如开展“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主题服务改革。一件事往往涉及多个证照,申请人常常会因一件事而在不同的窗口来回折腾,从“场景”出发,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其背后是用“换位思考”主动变革,设身处地的为申请人着想,用“刀刃向内”的改革,换取申请人的最大便利。比如探索开展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激活、提升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通过技术的变革,倒逼审批服务的重心由证前审查转移到证后监管,进而让整个审批服务流程更现代化、人性化。
比如把“申请人承诺制”范围从食品扩大到药品和医疗器械。除了食品经营者办证更加便捷外,药店医械店换证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免于现场审查续证。这背后的逻辑是引入诚信和专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监管效能的提升,让“一诺千金”成为推动更高效审批服务的加速器,进而实现“一诺省千金”。比如对40个事项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理。对有瑕疵的申请先受理,用管理的“包容”,换取申请人的“舒心”和“暖心”,“容缺”的背后,是对“服务”二字的体认与践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某种意义上,深圳40年来在改革开放之路上矢志前行的过程,也是不断的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营商环境好,已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来企业才会想进来创业兴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而市场监管审批服务的改革,则能让企业最直接地感受到变化和便利,感受到贴心和安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深圳在市场监管审批服务改革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是对中央精神有力的承接与落实。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未来,深圳市场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业务融合,推进构建市场监管“大审批”体系。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圳才更有底气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