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艺术节”在上海举办,全面聚焦青少年表演艺术
澎湃新闻
2020-11-04 22:56

儿童戏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今年国内外有哪些优秀剧目可以和观众见面?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儿童戏剧?在2020成长艺术节的论坛活动上,通过12场优秀剧目推介、15场思想大师讲堂、10个Born and Raised原创计划、100场公益演出项目发布、30场“妈妈的力量”主体演讲等一系列艺术活动,观众关心的这些问题都在其中得到探讨。

会场照片。

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由小不点大视界主办的2020成长艺术节暨TIE2020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论坛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举行。这一活动是中国第一个聚焦青少年表演艺术的国际交流艺术大会,也是2020年全球第一个在线下举办的儿童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由全球主流儿童戏剧机构联合发起,包括会员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国际儿童与青少年戏剧联盟(ASSITEJ)、北美最大的国际性青少年演艺领域博览会 (IPAY)、全球首个由教学艺术家和互动型项目艺术家创立和参与的国际教学艺术家合作组织(ITAC)、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中演院线、保利院线等。

儿童戏剧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疫情以来,国际、国内表演艺术行业大受损失,很多著名艺术机构都破产倒闭,成长艺术节作为逆势而上的活动,呼吁全世界关注艺术的作用,一是把国内的优质原创作品推给国外的机构,持续合作,助力“中国创造”走向世界舞台。二是帮助国外艺术创作者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在整个艺术节期间,有长达2天的国内外精选优秀剧目展示版块,帮助国外艺术创作者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全球6大洲34个国家超过300部剧目(包括166部原创作品)面向与会代表和公众做现场展示介绍,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挪威、荷兰、加拿大等国都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直接面对国内受众,开拓国内外巡演市场,收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参演机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领事馆领事、参赞在会场致辞,并设立单独单元推介自己国家的优质项目,并挑选中国优质原创项目,达成合作。

与此同时,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剧目信息,尤其是中国原创剧目,都收录在《2020成长艺术节剧目推介手册》中,在艺术节现场发放之外,也发送给了全球超过200家主流儿童艺术节艺术总监、剧院剧场负责人,制作人及经纪人。主办方希望以此促进中外艺术家和演出机构的交流、交易、合作同时,也推动中国原创走向国际舞台。

剧目推介。

除引进制作全球顶尖剧目,成长艺术节还致力于搭建面向全国、联通国际的儿童剧孵化基地,聚拢全世界优秀艺术家,发起高品质剧目和艺术教育内容的合作研发,助力中国艺术家打开国际视野、提升植根本土文化的原创力。

在11月1日下午的“中国力量”推介单元,中国市场首度向全球儿童剧市场“发声”——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8个剧团代表,通过片段剧目展演、主题介绍等方式,向在座的300多家全国剧院剧场负责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原创剧目作品。

作为“中国力量”版块的第一组嘉宾,触感实验室的发言人刘晓邑说,“曾经我觉得,能走到国外的艺术节去演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现在我觉得,能把戏送到国内三四线城市没有戏的地方,才是真的了不起。”

中外艺术家们还在疫情下,通过线上连线讨论创作,一起集合全球最优质的资源,“讲好当下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其中有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连线与古典戏剧的终结者和现代戏剧的开创者易卜生国际(挪威)创作出的《银杏的孩子》; 有讲述疫情期间在中国生活的英国艺术家故事的《安魂曲》;有中澳艺术家联合合作项目《山海经》,致敬中国神话的原始想象,在戏剧舞台造一座孩子和神仙的宜居之城;以及中国昆曲和在中国疫情期间发起武汉加油项目的英国芭蕾男孩的跨界作品《刀会》,一唱一动,致敬“新生”。

艺术何为?42位国内外艺术教育大家共同发声

成长艺术节有42位国内外艺术教育大家共同参与,举办了多场大师讲堂和思想轮胎。仅圆桌论坛就有6场,包括国际教育校长、剧院发展、全龄段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行业论、表演艺术原创力、民营小剧场发展等多个议题。

作为本次艺术节探讨的主题,“艺术有什么用?戏剧有什么用?”的问题一直贯穿始终。

美国戏剧教育第一人Eric Booth(埃里克·布斯)认为,在宏观层面上,艺术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艺术在21世纪已经有着不同的责任和机遇”。

他以《教学艺术家是艺术的未来》为题进行主旨演讲。在他的分享中提到,“个人艺术性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 他认为21世纪的艺术家在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漫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同时他也特别强调,艺术的作用永远不仅仅是取悦精英,“它们在困难时期会实现很多重要之事,可以实现很多这个国家和星球所迫切要求的事情。这是必不可少的。”

而爱丁堡儿童艺术总监 Noel Jordan谈到了艺术作为人类遗产的精神支柱作用。“艺术是(我们)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类的重要原因。艺术给予了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必要工具和技能。书籍、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是我们生存的精神支柱。”

戏剧教育家李婴宁、剧作家喻荣军则从个体体验出发,讲述了艺术对自己的改变。

主会场国际教育校长论坛

喻荣军发言。

儿童戏剧教育应在舞台之外

探讨教育戏剧和儿童戏剧教育的话题,也是此次艺术节的重要部分。

有与会专家指出,儿童戏剧的场所不能局限,要走出舞台,是教育戏剧发展的一大趋势。

年近80岁的李婴宁曾经是剧作家,到了退休年纪才偶然接触到了西方的教育戏剧理念,如今成为了国内教育戏剧第一人。在她看来:“教育戏剧基本上是‘圆圈戏剧’,演出不在舞台上而在舞台外,特点是观演合一。回到远古时期,没有采用舞台戏剧的表演方式,而现在西藏一些比较古老的戏剧形式也是没有舞台的。这是教育戏剧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把教育面、教育方式扩大了,在教育戏剧当中不分演员和观众,每个人都是观演者。”

但是对于国内的儿童戏剧而言,她发现“基本上还都是舞台戏剧”。“我们目前的戏剧观还没有特别地解放。这次来参展的国外的儿童剧,很多已经开始完全打破舞台。最重要的不是演给别人看,因为每个人都是观演者,没有演员观众之分。”

注重在戏剧当中学习、体验、成长,是戏剧教育的重要一环。李婴宁在展望未来的儿童戏剧教育时表示,希望可以借鉴丹麦的“故事剧场”,让热爱戏剧的儿童拥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并体系化发展:“21世纪校园戏剧我不希望只是孩子排一个戏,老师写孩子演戏,这样太落后了。应该建立戏剧工作坊,做成项目制学习过程,比如班级从学期一开始就着手调查材料,一直到最后编戏、排练出作品。”

李婴宁发言。

24位不同行业人士组成“妈妈的力量”,共话艺术与成长

艺术节在主舞台之外还特设了“妈妈的力量”版块,邀请了包括演员罗海琼、自媒体人格十三、东方卫视新闻主播何卿、独立舞者刘亚囡、建筑学博士高蓓等在内的24位不同行业人士,以相同的“妈妈”身份进行TED式演讲,从艺术、美育、亲子关系等方面探讨未来教育和艺术教育,唤醒人们对妈妈和孩子的关注。

演员罗海琼通过自己与两位女儿的相处日常,对“妈妈的力量”进行了总结:“我认为妈妈的力量应该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Hold’住你自己,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绪,不要将现实给你的压力转嫁给你的孩子。”制作人郝燕则以《儿童戏剧消费与教育是不是刚需?》为题,讲述了自己作为戏剧教育项目出品人的观察体会,并呼吁为中国原创剧目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妈妈的力量会场照片

全球公开招募作品,专业评审和妈妈大众评审共同评出大奖

成长艺术节从7月开始面向全球公开招募作品,由10位专业评审、6位特邀评审、100位妈妈大众评审组成的艺术节评审团历经2个月评审,最终7部作品在34个国家166个全球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多个成长单向奖、评委会特别奖、公众奖以及成长艺术节大奖。

这些作品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国内,作品覆盖音乐、舞蹈、物件、形体、偶戏、光影、杂技、哑剧、装置、全息影像、环境戏剧等11种类型。

在成长艺术节的闭幕式上,引进剧目《巴赫》获得3项大奖,分别为最佳音乐奖、评审会创意之星大奖、以及本届成长艺术节的最高荣誉——成长艺术节大奖。评审委员会点评《巴赫》“将高度成熟的多媒体运用与舞台设计,开启了专业戏剧制作的新视野”以及“用新颖、优雅的形式描画了古典乐这种抽象的事物,音乐、物件和舞台特效水乳交融,孩子们能够轻松愉悦地贴近古典音乐”。

当天晚上,西安儿童艺术剧院《24个奶奶》获得评委会特别奖之“中国故事奖”,成为本届成长艺术节国内唯一的获奖剧团。

“中国故事奖”也是为了鼓励更多本土的原创儿童音乐剧作品而特别设立。评审委员会认为该剧“生动表现当代中国现实状况和城市孩子共同面临的问题,巧妙串联起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特色,从诗歌、民谣、民俗故事、节庆习俗等多角度,趣味而深情地展现中国民俗和西北地域特色文化。”

本届成长艺术节除了专业评审阵容,组委会还邀约100位妈妈选出了3项“公众奖”。最终,《空气动力秀》以“儿童剧的天真趣味,诗意、浪漫、壮美的审美意象”荣获大开眼界奖;《小小爱心机器》凭借“构建充满魔力、节奏和爱意的小世界”荣获威力无穷奖,《二十四个奶奶》则获得了“中国创造奖”。此外,《纸》获得最佳舞蹈奖,《地球上的十亿个夜晚》获得最佳戏剧奖,《时间英雄嘀嗒》获得最佳舞美设计奖。

编辑 董雯静

(作者: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