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大咖”赞美东莞松山湖:发展情况比预想还要好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20-11-04 15:43

作为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最后一天活动内容,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等“大咖”,共同走读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领略松山湖科学城科技、人文、生态之美。

“松山湖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的确取得不少成绩!”走进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城市科普馆(以下简称“科普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对松山湖高新区发展表示肯定。

当前,松山湖高新区正经历由“园”变“城”的发展阶段。松山湖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五大产业开展源头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松山湖科学城要与光明科学城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走读松山湖科学城的第一站,设在松山湖生态城市科普馆。“全球30%的玩具产自东莞,全球25%智能手机产自东莞,95%的电子终端配件1小时内在东莞可以配齐……”在展厅,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东莞及松山湖高新区基本情况。

展厅集中展现松山湖高新区的交通区位、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对于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发展成果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其中,展厅设有单独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介绍区。还未等大队伍到此,只见曾庆存院士早早就站在展板前,逐字逐句了解展板内容。他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仔细询问了解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具体情况。

“松山湖科学城有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这要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有机联动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曾庆存表示,虽然自己是第一次来到东莞,但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东莞与其他城市不一样,很有活力。

随后,走读团来到科普馆的未来展望厅。展厅以270度环绕式U型LED演示大屏、松山湖全域实体模型、舞台灯光系统、音效系统多位一体,展示园区生态、人文、产业等方面内容,带给走读团沉浸式观展体验。

李国杰院士表示,每年自己一半的时间在北京工作生活,另一半的时间就在东莞工作生活,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指导科研工作。来到松山湖近10年,他已经适应和喜欢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我平常工作的地方!”看到屏幕上出现“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的镜头,李国杰感到十分亲切。

东莞已从“三来一补”模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结束对科普馆的参观后,院士专家对松山湖高新区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地了解松山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走读的第二站来到松山湖最美“村”——华为溪流背坡村。

华为溪流背坡村位于松山湖高新区南部西侧,行业人士称为“华为研发总部”,而当地的工作人员又喜欢称其为“溪村”。

华为终端科技研发能力强,具有巨大的龙头带动作用,落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后,已经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集聚。例如:蓝思科技、歌尔智能、华贝科技、长盈精密等元件供应商及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易宝软件等软件供应商,有效填补现有产业链的缺失,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有力助推东莞信息产业发展。

欧式建筑,小桥流水,红色火车……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工作场所相融合,加上12个欧洲特色经典建筑,让人流连忘返,走读团成员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合影留念。

记者了解到,溪流背坡村建筑设计包括研发、办公、实验及配套员工食堂等各个功能,不同的建筑区域间,采用轨道小火车进行交通连接。自2018年7月初进驻第一批员工以来,目前已进驻人员(含办公、研发)约2.5万人。

谢先德院士表示,此前自己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一职时,为选址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几年前曾多次来到松山湖高新区。他一直关注东莞的发展,感觉对比起几年前,这里变化巨大。

谢先德院士说:“特别是参观溪流背坡村后,感觉这里的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东莞已经逐步改变原来‘三来一补’的模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际发展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谢先德院士今年已经86岁高龄,是本次走读团最年长的院士,经过此次走读松山湖活动,看到地方发展迅速,他感到十分欣慰。

“接下来如果有机会,还会多来东莞走走,希望能促成更多合作!” 苏国辉院士目前是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授,他表示自己工作生活在广州居多。东莞毗邻广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这里将会迸发出无限潜力。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