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财政电子票据全面推广,医疗教育交通等票据“指尖”搞定

南方+
2020-11-03 15:57
摘要

11月1日,深圳“智慧财政”非税收入系统上线运行,同步应用非税收入电子票据,标志着深圳市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流程全打通、种类全覆盖、市区全应用”

11月1日,深圳“智慧财政”非税收入系统上线运行,同步应用非税收入电子票据,标志着深圳市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流程全打通、种类全覆盖、市区全应用”。

去年以来,深圳市财政部门先行先试,围绕“放管服”要求,大力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

截至10月底,全市1576家单位开出2856万份电子票据,开票金额109亿元。

其中社会团体会费、公益捐赠电子票据应用单位数量也居全省首位。

财政票据管理和应用从“以票控收”向“交易控收”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程掌控”转变,从“跑腿开票”向“指尖开票”转变。

票据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带来智慧化生活的丰富场景。财政票据涉及医疗、教育、交通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票据的全面应用,给市民带来全新的便捷生活体验。

比如,一大益处是医院就诊少排队。电子票据的应用,打通了就医人员“手机预约挂号-缴费-实时电子票据”的“指尖”办事链条,免去缴费排队环节、提高就医效率,人均约减少10分钟的就诊时间。目前,全市已有77家医院上线医疗电子票据,包括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等29家市属医院,以及48家区属医院,占总数的92%。

另一大益处是医保报销网上办。从过去的跑窗口、递资料、平均1个工作日办结,转变为“24*7”全天候网上办、1分钟即可上传资料。特别是异地医保报销从过去的文来文往甚至派人出差核实票据真伪,转变为线上提交、自动查验,报销耗时大大缩短。

此外,交通罚款随时缴,手机登录公众号后,可实现缴费、开票、归集“一站式”办理,无需到窗口排队获取纸质票据。入学票据秒收到,学生和家长获取票据信息更加便捷,完成缴费后即可收到邮件或短信,避免票据遗失。

技术应用体现先行示范要求,带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财政电子票据的应用,落实“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以前沿信息技术进一步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打通了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在全国先行示范。2019年,深圳已开出全国第一张交通罚没区块链电子票据,上线全省第一个医保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实现财政电子票据“链上”可见、“网上”可取。

另一方面,为非税收入全面电子化直缴入库扫清障碍。票据是非税收入管理链条的“末端”环节,此次票据全面电子化应用将倒逼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进一步推动征收方式从集中汇缴向直缴转变,化解部分执收单位采用汇缴方式而带来的资金沉淀和资金安全风险。

运行方式绿色效能,带来减负降成本的经济效益。财政电子票据的广泛引用,减轻了开票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工作量,节约了管理成本。比如,首先,人力成本大大减轻。医院等单位建立了系统可视的库存管理、自动收发模式,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票据工作中解放出来,财务管理更加高效严谨。其次,耗材成本大为减少。今年以来,纸质票据领用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5398万份,仅印刷费一项就节约财政资金656万元,减少了社会资源耗费,推动了节能减排。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