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与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与医联协办的“晴系健康 智联未来”2020智慧医疗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
医联牵手正大天晴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
本次大会上,中国领先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重点围绕肿瘤、肝病、呼吸等多学科疾病领域,为患者提供具有开创性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董事长谢承润表示:“此次与医联的合作,将通过长期持续的深度战略规划,全力打造覆盖多学科疾病领域的互联网医疗新生态,帮助医生实现规范化的患者管理。同时,向患者提供电子处方、云药房等个体化定制创新服务,真正意义上建立‘多学科、全覆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体系。”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表示,此次与正大天晴协力构建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新生态,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完美结合,有效地拓宽了当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边界,引领了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双方的合作也将以覆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为发展目标,衍生多种合作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的完善与升级。
互联网成抗击疫情“第二战场”
出席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家鸿介绍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健康医疗服务的模式,因为线下就诊受阻,使得互联网成为很多医院、医生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疫情期间,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医药电商等各种在线义诊活动纷纷涌现,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份,参加在线义诊的医生数量达到12775人,累计提供约60万例咨询。
会上,董家鸿院士表达了对互联网医疗体系发展的信心与期待:“‘健康中国’提出把医疗卫生的中心从‘治病’转变成‘健康’”,着力建设一个涵盖全维度全生涯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其中每一个环节,数字医疗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远程医疗可以助力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对于大医院来说,通过线上线下相连接,可以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转变成为系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比如,病人手术以后可以到基层医院做康复,到社区做慢病管理,线上线下结合实现连续性、系统化的医疗服务,还可以通过线上医疗对慢病进行全程管理,比如现在病人在大医院做完手术以后病人就回家了,没有后续的管理和服务。但是现在通过线上的服务,大医院可以持续追踪,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保证医疗服务品质的最优化。
全国已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会上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深化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提高广大公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他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了所有的地级市,55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可以提供线上的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了防疫的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的服务,降低了线下聚集的感染风险,保障了群众医疗需求。在疫情关键的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的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的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加了10倍多。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