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先上“开学第一课”!南外开启“全员研修”名场面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哲
08-29 18: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临近开学,8月28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推出建校30周年教育发展研究暨2025新学年全员研修大会,开启新学年的学习会、动员会、部署会。南外(集团)总校长葛岩峰主持活动。

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表示,南山教育正全力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努力构建具有南山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南外集团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不仅在教育与教学质量上持续领先,更在培养全球视野和未来人才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充分体现了南外主张和南外实践。他希望南外集团强化学术引领,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南外(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表示,围绕全新的集团发展新战略,南外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把握深圳城市脉搏,拥抱AI智能时代,融入教育强国洪流,积极推动集团发展向更深、更高处前进。在立足学术研究,面向国际融合,追求改革创新中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发集团各成员校的教育创造力,共同描绘南外集团“十五五”的壮丽画卷。

在整整一天的全员研修活动中,数位专家学者依次登场,为全体南外教师带来教育的真知灼见。上海建平中学创始人、当代好课堂发起人冯恩洪带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背景下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主旨演讲。冯恩洪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创造幸福的教育——AI时代不止于技术进步,而在于坚守人的主体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远比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重要;拼中、高考升学率的同质教育,远不如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充分发展的教育。”他指出,“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更好的可能”的七大路径是:内驱力、能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师和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围绕“双新”背景下“好课的理念与标准”进行了分享。在讲座中,他以一个标题、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条分缕析、行云流水般“生成”讲义和课堂,以实践做法引导深入思考,让老师们耳目一新。李政涛认为,“双新”时代好课的六大核心理念包括:核心素养是育人新视角与新尺度,学科实践是强化方向,因材施教是落实目标,真实情境是学科实践的载体,领域知识是素养培养的基础,学习变革是实现路径。而“好课”的基本标准则可以概括为“实、放、清、细、深、融”六个关键字。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在《交叉学科赋能科技革新——新型研究型大学打造科学教育新范式》主旨报告中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第四代大学的典型形态,正推动科学教育范式重构,积极回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樊建平认为,兴趣与爱好是内驱力的关键,教育不应“唯分数”,需兼顾全人培养。他建议在高中阶段融入科研实践与AI教学,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创造有利条件。最后他期待深圳理工大学能够与深圳基础教育界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新路径与新机制。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丁伟随后带来题为《我们如何走向教育家精神》的专题讲座。她以“身边的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为例,从真、情、思、美四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和育人实践。最后,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康丽带来题为《从教育故事中汲取成长密码》的专题讲座,她认为,讲好教育故事是传播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通过真实、鲜活、感人的案例,展现教育实践中的智慧与温度。

梁明表示,在近年来,南外高中毕业生踊跃报考香港高校,以及南科大、深圳理工、港中深、深大等非传统985、211高校;与此同时,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崛起势如破竹,这背后体现的是南外育人文化与时代需求的高度契合,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为此,教育必须跨界、破界、贯通融合,要敢破局、有系统认知,进行整体部署,此次,邀请高校院士、教育名家等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开展交流,正是南外推动“跨界破界”理念的积极实践。

谈及此次全员研修的价值,梁明坦言,“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启程,在AI重塑全球格局、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往何处走?南外集团又应该如何回应?此次我们希望用行动给出回答——办学术性研究型教育集团,育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南外将持续重点推进“文化立校、创新育人、科研强校、治理现代化与品质提升”五大工程,以此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真正以学习方式重构教学关系。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