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孙宪华:深圳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20-10-31 22:20
摘要

孙宪华的书法作品萧散纵逸,尤善榜书,笔力遒健,自成一格

孙宪华

豪迈榜书书写鹏城华丽蝶变。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书法家协会、深圳美术馆、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承办的“孙宪华书法作品展”日前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逾三十年来,书法家孙宪华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成果与深厚造诣。

榜书《勇立潮头》180cm*87cm 2020年 深圳美术馆收藏

孙宪华,笔名若云,号竹林居士,1961年生于齐齐哈尔,1995年至199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进修学习,师从王镛教授、陈平教授,现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深圳市布吉街道办事处。

书写时代精神

代表作榜书《抱朴子》选句 365cm*145cm  2019年

孙宪华的书法作品潇洒纵逸,尤善榜书,笔力遒健,自成一格。其作品被广东省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书法家刘恒曾这样点评孙宪华的榜书:“古人云:大字贵有力,惟力大者不见用力之迹。孙宪华写大字重在虚实互用,举重若轻,可以说是深得榜书之道。驰神养气,积健为雄。”

走进展厅,观众便感受到豪迈雄健之气迎面扑来。孙宪华今年疫情期间创作的三幅大字《闯·创·干》映入眼帘,气魄浑然天成。

代表作榜书《惊涛乱石四言联》234cm*53cm  2000年

孙宪华介绍说,“这幅作品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致敬‘深圳精神’。记者在现场看到,书写它们的毛笔足有2米长,也是从安徽订制的,笔杆上刻有“若云书道”。

从黑土地来到鹏城这片热土,扎根在这里,也让孙宪华的书法结出美丽的果实,绽放迷人的芬芳。他告诉记者:“我34岁来到深圳,至今25年。深圳在曾经年轻的我看来,就是‘诗和远方’。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值此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我想要留下当代书法人的作品。”

在孙宪华看来,书法的内涵并不只泥古,更在于引领风气之先。书道修为一方面沿着艺术家的人生轨迹,一方面源自时代精神与艺术作品的关联。

探索书法世界

代表作榜书《山河春暖四言联》180cm*49cm  2020年

一幅幅作品记录着一位坚持不懈在书法之路上躬身求索的艺术家的成果。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孙宪华在书法艺术领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譬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在1991 年入选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人新作展,40岁时的代表作《惊涛裂岸·乱石崩云》,50岁时的代表作《上游天柱·下息云峰》,八幅巨作《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出自晋代《葛洪· 抱朴子》选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作品《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则是为抗击疫情书画展而作。

代表作榜书《心怀气撼四言联》242cm*65cm  2019年

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礼为先、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雪明书帐冷,水静星池寒……在书写内容上,孙宪华偏爱从中国古典经典中选择内容。在他看来,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经典作品中有很多对当代仍有价值的精华以及很多指导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用书法的形式写下来,可以更好的传承与传播。

而此次展览的重点榜书作品《深圳赋》,由2.5米高0.7米宽共50幅作品组合而成,在形式处理、材料选择、尺幅构成、书写风格等方面都与作品内容本身达到了高度契合。

明年即将退休的孙宪华谈及未来的生活,他表示,依然要步履不停的在书法世界去学习,去探索。“工作上可以退休,但书法永远写不完,它是一辈子的事儿。”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观众可前往观看。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