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奇怪!“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排名第一

记者邹媛
2016-06-18 01:52
摘要

16日,在第四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平行论坛——第二届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城市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就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发展路径。

 

276674393479018365

16日,在第四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平行论坛——第二届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城市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就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发展路径。论坛同期还签定了深莞惠三市坪新清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研究合作备忘录,并发布珠三角城市优地指数,助力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

记者从论坛了解到,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型城镇化、2050年实现郊区化。假设205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那么将有5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6亿城市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市郊区,相当于把西欧从农村搬到城市,再从城市搬到郊区。中国城镇化和郊区化的工作量将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简称“优地指数”)应运而生,旨在中国快速城镇化时期,寻找适宜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助力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869485131658431829

此次发布的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显示,根据对全国19个城市群的评估结果,珠三角城市群在生态宜居建设成效方面排名第1,行为强度排名第2。其中75%城市已步入行为强度高、建设成效好的提升型城市,城市间差异较小,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进程靠前。

其次,在全国五大城市群的对比当中,珠三角城市群也在生态城市竞争力与知识城市竞争力方面具有发展优势,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此外,珠三角各市低碳生态建设成效较好,领先于建设力度,尤其在环境质量、生活水平、能源利用方面表现较优,居民幸福感评价高,在控制污染排放、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发展低碳产业及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珠三角目前各城市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共存,人均生态足迹约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4.2倍。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爱军在论坛上表示,珠三角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城市群及城市本身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样本,助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