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像过节!佛山烹饪的这道膳食让长者暖心

南方日报 南方+
2020-10-25 22:06
摘要

一小时后,游玉珍骑上标号为爱心送餐001的电动车,把装满暖心可口善食的不锈钢保温饭盒,依次送至36位困难长者的家中。

10月25日,重阳节,上午9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长者服务中心的送餐员游玉珍就准时来到中心厨房内帮忙。一小时后,她骑上标号为爱心送餐001的电动车,把装满暖心可口膳食的不锈钢保温饭盒,依次送至36位困难长者的家中。

游玉珍今年51岁,小学学历,文化水平不高、言语也不多的她,却对爱心送餐这份工作倍加珍重。她的服务对象中,曾有铁石心肠、拒她于门外的固执长者,但一口热食、一声问候、一份关怀,却让内心寂冷的独居长者们重拾笑脸,真切感受到每天都像过节的温暖。

背包里有三把钥匙

游玉珍的背包内,有3把服务对象委托交付的门钥匙。这3户均为独居且行动不便的长者,家住容新社区的梁伯就是其中一位。

梁伯今年90岁,老伴前些年因病去世,两个女儿又因外嫁顺德,均不在身边陪伴,远的在香港,近的在中山。

游玉珍回忆,梁伯去年开始申请爱心送餐,在前几次送餐中就发现,梁伯年岁高已有健忘症状,但只要她定时送爱心餐,且拿进屋内,提醒他,他的用餐会较规律。

一年365天,送餐员游玉珍驾驶爱心送餐车001电动车,风雨不改将爱心餐送至用餐困难的长者家中。

一年365天,送餐员游玉珍驾驶爱心送餐车001电动车,风雨不改地将爱心餐送至用餐困难的长者家中。

今年1月下旬-5月,容桂街道和美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因上级抗疫要求,近4个多月停止了送餐服务,这让梁伯的两个女儿很是焦急。

位于中山的女儿,多次致电容桂街道和美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余艺玲,咨询何时能够恢复送餐。通过微信,她告诉余艺玲,年事已高的父亲,在疫情期间只能依靠附近的邻居帮忙,但这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梁伯不仅记忆力也在衰退,还伴有老年性耳聋。在征求其女儿同意后,梁伯将钥匙交给了游玉珍,让她在送餐时,能更加方便、迅速地将爱心餐送进屋内。

“这把小小的钥匙代表着一份信任。送餐时,遇到降温天气,我会提醒他们多穿件衣服,慢慢大家就熟络起来,他们也会关心我,要我在外面送餐时要添加衣服、多喝水。”游玉珍说,能让困难长者们吃上一口热食,且能够和他们聊聊天,看到长者们高兴,她也感到快乐。

贴上封条标签的保温饭盒

“我们的爱心饭堂,配送小组共3个人,目前我们爱心送餐服务,已覆盖容桂街道26个村居,惠及100个用餐困难的长者。”容桂街道和美长者综合服务中心总监植冠宏介绍,中心共分3条线路送餐,午餐、晚餐都送过去,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每条线路大概配送35名长者,远的车程要1小时”。

植冠宏说,每天食材配送公司7时就将肉菜送至爱心饭堂,4名厨师分工合作,开始烹饪,食材要新鲜,比如青菜都有经过农药残留检疫,合格后才送进厨房。每个服务对象,各分配两个专业保温饭盒,送过去一个,另一个会拿回清洗、消毒。为了确保送餐过程没被打开,每个饭盒在送出前还会贴上封条标签,保证厨房到长者家中的安全。

待送出的保温饭盒装上热食后,将贴上封条标签。

待送出的保温饭盒装上热食后,将贴上封条标签。

“爱心饭堂的菜单也有讲究,每个月都会征求服务长者的意见。”余艺玲说,长者们对鱼有特别要求,尤其喜欢吃鱼腩;部分嘴馋的长者还会提出,要吃炸鸡翼。目前,菜单中包括鸡肉、鱼肉还有排骨,并会多采用干蒸、清蒸、蒸透、蒸软的烹饪方式,让出品爽口不油腻,更加适合长者的口味。重阳节临近,爱心餐的菜单中,有头菜丝蒸鱼腩、干蒸墨鱼饼、腊肠片虫草花蒸鸡肉以及蒜炒生菜等。

每天上午10时30分至12时,下午16时30分至18时,这两个固定的时段,游玉珍和另外两名同事,会骑着满载保温饭盒的电动车,走街串巷,从桂洲到华口,依次将爱心餐送到100位长者家中。

为了保证餐食的温度,避免长者太晚吃上热饭,碰到刮风下雨时,游玉珍等也会选择提前出发。

“半个亲属”送来善食

这份工作需奔波在路上,有时也会遭遇“闭门羹”。游玉珍记得,最初敲门时,有些长者由于长期独居,且因家庭失独等原因,已少与外界交流多时,内心寂冷。即便餐食送至门口,仍拒她于门外,不给她好脸色看。她不得不把保温饭盒放在门口,苦口婆心劝说,在走廊外等候将近15分钟,直到看到长者开门将饭盒拿进去,她才安心驱车赶往下一户。

但是,一次次的登门,效果又是不同,除了信任,还有陪伴与照顾。

送餐员游玉珍将善食送至长者家中。

送餐员游玉珍将善食送至长者家中。

今年10月12日下午5时43分,游玉珍如常来到朝阳社区独居长者侯碧玉家中,发现老人家身体极其不适,需要送院治疗。“她马上致电我,在朝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最后送她去了医院。”余艺玲说,送餐员与服务对象相处久了,关系类似于半个亲属,就连居家养老工作人员进不了的门,送餐员却能进得去、说上话。

爱心餐是免费还是收费?植冠宏介绍,通过与街道、村有关部门核实,以及在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顺德善食”项目资助下,申请的服务对象会根据《“顺德善食”资助标准》进行象征性收费。

“顺德善食”项目资助采用“适当资助+用者自付+多方参与”的形式,每个项目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去年,为了帮助顺德区内困难长者、残障人士解决用餐难的问题,促进社区助餐配餐服务健康、有序、持续发展,顺德区慈善会、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联合制定和推行了“顺德善食”资助标准,并于今年5月上线“顺德善食”爱心配餐应用系统。

据悉,资助对象根据经济情况和自理能力分为三类——

A类是低保、临界、“三无”“五保”等顺德区户籍60周岁以上长者及顺德区户籍持证残障人士(不限年龄和等级)。

B类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佛山最低工资标准、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照顾能力有限或无照顾能力等情况,经村(社区)或执行机构评估认定,认为其存在就餐困难的顺德区户籍60周岁以上长者及顺德区户籍持证残障人士(不限年龄和等级)。

C类是其他有就餐需求的顺德区户籍60周岁以上普通家庭的长者及顺德区户籍持证残障人士(不限年龄和等级)。

服务对象受资助的标准分别是:A类10元/餐,服务对象最低自费2元;B类8元/餐,服务对象最低自费3元/餐;C类5元/餐,服务对象最低自费5元/餐。

爱心没有终点

老有所养,目前顺德全区共有68个社区养老服务点,40个社区长者饭堂。而除容桂、陈村外,“顺德善食”资助的爱心饭堂助餐配餐项目共14个,分布在顺德不同镇街内。

陈村慈善会爱心饭堂在近两年持续获得“顺德善食”项目资助。陈村慈善会秘书长胡文韬说,爱心饭堂获得社会力量支持后,运营效果更好,从最初默默无闻,到如今已覆盖陈村14个村居,恒常服务90个长者。

与容桂长者综合服务中心自建厨房不同在于,陈村慈善会采用的是德和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由餐饮单位负责送餐。

用心的送餐员仍是项目运营的重要一环。在陈村爱心饭堂项目中,送餐员林君杰热将服务对象视为家人,在炎热的夏天会经常帮助服务对象开风扇,在冬天则会帮长者拿衣服添上、抵御寒冷,还曾帮助长者缝补衣服。去年8月,他送餐时遇见一位服务长者因行动不便,竟摔倒在洗手间里,因门反锁在内,他于是第一时间致电在外的长者家属,赶回家救助,才让这位长者转危为安。

送餐员林君杰因在送餐中及时救助摔倒在家的长者,而获长者家属锦旗致谢。受访者供图

送餐员林君杰因在送餐中及时救助摔倒在家的长者,而获长者家属锦旗致谢。受访者供图

“每增加一个服务对象,我们会跟村居确定好名单,再踩线,确保送餐路线即便风雨也不改,让老人家规律进餐。”胡文韬说,希望接下来还能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发动更多志愿者参与,让这个爱心饭堂项目办下去、办得更符合社会需要。

“慈善有起点,但爱心没有终点,我们也会用心将项目做得更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困难长者,让他们受惠。”植冠宏说。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