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夜话茅洲河畔 市民代表见证深圳光明水环境“蝶变”

读特记者 刘云惠里 通讯员 钟冠中 汪婷
2020-10-25 20:52
摘要

金秋十月,深圳秋高气爽,位于光明区茅洲河干流与鹅颈水交汇处的鹅颈水湿地公园在阳光映照下美不胜收!

金秋十月,深圳秋高气爽,位于光明区茅洲河干流与鹅颈水交汇处的鹅颈水湿地公园在阳光映照下美不胜收!10 月 23 日晚,一场面向市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巡礼暨光明区茅洲河夜话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活动展现了光明区多年来治理茅洲河的历程,展示了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硕果。

▲水影画绘就茅洲河(光明段)"蝶变"历程

本次活动以茅洲河治理成效为主线,围绕"记忆之河""蝶变之河""未来之河"三个部分,通过邀请市民、企业、专家和政府部门代表访谈分享,环保主题歌舞演出、水影画呈现等方式,倡导辖区群众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向公众展现了光明全区上下一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和决心。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深圳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承办。

忆往昔——昔日"水上乐园"一度污染严重

茅洲河——这条深圳的母亲河,曾因为污染严重,被称为"深圳脸上一道疤"。时过境迁,如今的茅洲河光明段已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居民代表现场分享见证光明水生态环境"蝶变"的感言

"七八十年代的茅洲河是上一代人的水上乐园。"提到曾经的茅洲河,在"记忆之河"篇章中接受访谈的东坑社区居民、光明区的一名"巡河员"钟先生如是介绍,"但在我十三四岁时,茅洲河污染就严重了,别说摸虾抓蟹,连河边都没人敢靠近。茅洲河保卫战全面打响后,这些让人揪心的污染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变,我也有幸能参与到其中,见证了茅洲河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的蜕变。"

述现状——政企联动 多方共治让茅洲河"华丽转身"

据了解,茅洲河光明区段长约 14.8 公里、共有 13 条一级支流,流域面积 145.9 平方公里,占整个茅洲河流域总面积(388 平方公里)的 37.3%。全区原有小微黑臭水体共 148 个,数量为全市第三。自 2016 年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光明区全力推动茅洲河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截至 2019 年,茅洲河干流(光明段)及一级以上支流已全面消除劣 V 类,水质全部达到Ⅴ类或以上标准,在全市率先完成 148 个小微黑臭水体销号验收。

▲茅洲河光明段

在"蝶变之河"部分,光明区生态环境、水务部门和重点企业相关代表讲述了茅洲河治理的措施及成果,同时倡导现场观众强化环保意识。其中,区水务部门分别从保障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完善陆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打造生态补水系统、河道底泥清淤四个方面介绍了治理茅洲河的主要工程措施。

▲政企联动共话今时茅洲河

区生态环境部门详细介绍了对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涉水面源污染源等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措施。针对区里大型的工业污染源,均要求企业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对其他产生废水量极小的企业,则创新性提出了"六个一"的规范要求,同时建立了专门的处理设施,以便企业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拉运处理废水,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区生态环境部门全面加强涉水面源污染源治理,开展工业废水排放、"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排查,整治餐饮店等污染源 5607 家。

辖区重点企业 TCL 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企业每年在环保提标改善方面投入 2-3 千万元,积极履行治污主体责任。区生态环境部门主动向企业"送技术、送服务",并依托部门首创的环保顾问机制,协助企业挖掘空间,提出了 12 项改善方案,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环保方面的难题。

看未来——专家建议光明区抢抓机遇打造一流生态样板

在"未来之河"部分,应邀出席的中规院专家吕红亮为光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他指出,未来光明区需要在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的同时,从源头做好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超前理念、最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绿色生态系统,完善城市通风、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空间底线管控,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工业区环境规范化管理,实现增绿、减污、扩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精细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茅洲河光明段支流

活动现场,除应邀出席的政府部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外,还有不少周边市民驻足观看节目,并为光明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巨变点赞。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刘云惠里 通讯员 钟冠中 汪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