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共享”都是免费的!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开幕
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2017-12-10 15:49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在“共享经济”无处不在的今天,或许人们忘记了,城市才是都市人最大的共享,城市公园作为都市人最大的共享空间之一,发挥着巨大作用。

8日,以“共享之域”为主题的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在中心公园开幕。本次展览由李一凡、满宇担纲策展人,特邀葛磊、黄小鹏、黄边站、焦兴涛、金泰俊、李巨川、刘伟伟、马永峰、琴嘎、沈少民、石青、史金淞、王楚禹、翁奋、杨述等多位艺术家以深圳中心公园为舞台,创作展示艺术作品。

城市中的公共雕塑拥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以及观赏作用,也是对艺术美的一种追求和表达。深圳公共雕塑展是立足于深圳本地公共空间的艺术展览。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办,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承办。目前,分别在市中心的不同开放空间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的主要作品分布在深圳市中心公园E区。

开幕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15件雕塑作品,与公园景致融合一体,阳光和煦,游人们好奇地走进雕塑作品,阅读、触摸、留影。

其中,公园河道上漂浮的巨大充气人偶尤其引人注目。黄色的人偶躺在红色的气垫上,漂浮在河面上,沐浴阳光,感受风向。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黄鸭”。据悉,这件作品名为“深圳的休息”,是艺术家金泰俊的作品。“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场合,兼具了休闲娱乐等功能。这件作品所要呈现就是让更多的观众在公园中散步或运动或休息得同时,能够在既定的空间中发现另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新空间中,新出生的孩子安心的在湖中休息。”金泰俊说。

“深圳公共雕塑展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展,它在展出的空间、作品的形态,组织的方式,公众活动的设计,都已经不再是用雕塑的概念所可以概括的了。不同于雕塑家独立的创作, 公共艺术本身强调的是地域性和开放性, 针对城市、 社区的历史、环境、需求,强调公众的参与,公共艺术从一开始就把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正因为这些作品与人们习惯了的城市雕塑不那么一样,所以,它也预示着一种改变的开始。”策展人李一凡说。

“在一个狭隘的意义上,我们常常将公共艺术理解为就是在公共场所的大型装置、雕塑,偶尔也会有与观众互动的功能。虽然公共艺术也包含了这些元素,但它的核心意义,却并非仅仅这些简单的形式。这次展览的主题‘共享之域’尝试在这样的一种对于公共艺术的理解中,呈现多样的行动实践。公园是作为承载城市共享、分享这个理念的最初象征物而被创造出来的, 但这样的理念并非是一个封闭之地,而是让整个城市的生活与秩序成为待定的场域,通过艺术家与大众的共同工作,空间随时随地被创造、被转换、被呈现。”策展人满宇说。

据悉,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于2017年12月8日开幕,2018年1月11日结束。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