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08-26 08: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开放者兴。

45载风雨兼程,这座城市的基因里始终跃动着三个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

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是奇迹之城崛起的密码。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杀出一条血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印证着一个真理:改革是根本动力,开放是必由之路,创新是第一动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力重千钧、催人奋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懈怠。看改革——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一项项首创改革举措,持续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近年来深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8条经验被全国推广。看创新——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一,“第一动力”澎湃激荡。看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色越来越足,继2024年以4.5万亿元进出口总值重夺“外贸第一城”后,2025年上半年以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城市榜单。

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中办、国办前段时间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

从“单项突破”到“系统集成”,从“政策试验田”跃升为“规则输出源”,特区使命迎来历史性升维。

全面激活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深圳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成为深圳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推动创新落到产业上、企业上、发展上;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把经济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改革向系统协同深化。深圳的前途与改革血脉交融。改革不是历史的静态注脚,而是持续应答时代命题的动态实践。当前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是否要改”的疑问,而是“如何深改”的考验。深圳的改革,不能止步于单项措施的推出,需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各项改革发生“化学效应”,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全国贡献更多鲜活的深圳改革经验。

创新向生态赋能裂变。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创新并非单一的技术迭代,而是一种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它的关键更在于是否形成激励冒险、宽容失败、赋能未来的制度环境。深圳要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开放向规则引领跃迁。开放不是简单的打开国门、拥抱外资,而是制度层面的规则互认。深圳要用好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平台,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通行做法,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一言蔽之,全面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智慧力量。

45年,是历史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深圳要继续勇担使命,以更大的气魄去闯、以更高的智慧去创、以更拼的劲头去干,在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展现改革尖兵、开放先锋、创新能手本色。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