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相伴随,《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首批授权改革清单接踵而至,被称为中央和国家送给深圳的“大礼包”。要真正掂量出大礼包的含金量,认识到大礼包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关联和未来关联,我们应该听听各界专家的专业解读。
首先,对于深圳获得的“综合改革试点”,专家关注到三个“首次”:一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订做了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二是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三是首次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专家点评说:很显然,深圳特区40岁生日获得的最大支持是:扩权! 扩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面授予了深圳“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比如广东省就宣布,在累计下放148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并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的模式,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 另一方面,授予了深圳很多普通省级政府尚未拥有的管理权、改革权,比如在土地管理方面。 所以坊间有评价认为,深圳在改革上获得的授权其实超过很多直辖市。
其次,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深圳获得的授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专家认为,40年前建立经济特区时,中央给予深圳的使命主要是探索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体制相融合的路径,所以,“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主要给予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政策突破空间,而这次深圳首批获得的40条授权事项包括了“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制、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等六个方面,40条只是首批,后续还会滚动推出,所以,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深圳获得的政策空间更大、范围更广,覆盖了关乎未来发展的几乎所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再次,“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更高。“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而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深圳城市发展的三个分阶段目标分别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和“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与此前40年中“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的目标相比,每一个新目标都更高、更综合。
专家认为,“此次改革举措将使深圳优势更优,强项更强”,但专家同时认为,深圳的这个大礼包是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不是“躺着就能享受的”。所以,如果在过去的40年中,深圳人曾经享受到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那么,在接下来的30年中,深圳的改革开放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每一个深圳奋斗者都有希望分享更为丰硕的发展成果。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