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师傅,生意来啦,快帮我看看这个鞋。”听到这话,65岁的丘宏星从一堆绣品中抬起头,放下手上的针线活,笑盈盈地接过鞋子。丘宏星是一名修鞋匠,帮人补鞋,闲暇时便埋头绣十字绣。近日,他用了4年时间,绣成了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成了附近的小小名人。
在龙岗区布吉康德大厦楼下,丘宏星摆了个补鞋摊子,做点生意。特别的是,丘宏星的摊子旁摆放着一张小桌子,上面摊放着剪刀、五颜六色的彩线以及几幅绣品。丘宏星将其中几幅绣品摊开来,摆放在地上。记者这才发现,这些绣品大多长宽超过1米,其中最大的一幅是《清明上河图》,长6米,宽约1米。记者仔细端详,在这幅绣品里,牛、骡、驴等牲畜栩栩如生,车、轿、船只、房屋、桥梁等各具特色。而这些都是丘宏星利用闲暇时间,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丘宏星告诉记者,他是福建人,在深圳修鞋已有20多年。8年前,他偶然看到一幅绣好的十字绣成品,内心不由得赞赏,“太漂亮了。”而喜欢琢磨细活的他,也一下产生了兴趣,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绣十字绣。
每当没人光顾,丘宏星便戴起眼镜,拿起针线,低头专注地刺绣。刚开始,丘宏星没有任何经验,就自己摸索,慢慢地也总结了一套“诀窍”,“颜色一定要用对,针路方向要一致,每针的力道要平均,线头要藏好。这样,绣出来的作品不管正反面,都是一样好看。”
4年前,丘宏星开始绣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他告诉记者,《清明上河图》的难点在于人物、建筑众多,光颜色就要用到78种,“非常考验耐性。”随着《清明上河图》的完成,丘宏星逐渐在附近“小有名气”。附近一位居民陈女士常围拢在丘宏星的摊位前,看他刺绣。她说:“我很佩服他的耐性和专注力。我自己也尝试过绣十字绣,绣了一半就放弃了。”
这些年,丘宏星购买绣品、针线就花了不少钱,但他并不觉得心疼。相反,他觉得绣十字绣带来很多收获。他说:“每当我绣十字绣时,便不理会外面的纷纷扰扰。每当我绣成一幅作品时,内心便很有成就感。绣十字绣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修养。”
(请杨先生领取报料奖100元)
见习编辑 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