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单:从不同角度立体再现伟大的抗日战争 | 人文天地·新阅读

深圳特区报
08-24 10: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

左玉河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5年8月版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最新成果。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围绕着抗日等时代主题展开思想论争,中国应该如何取得民族独立,成为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本书作者左玉河教授基于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史料、深刻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界如何探索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及如何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抗日烽火中淬炼铸就的辉煌历程,有力佐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

北京鲁迅博物馆 组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年8月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书以艺术之名,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在这场捍卫人类文明的伟大战争中,中国美术工作者以刀代笔,以木为媒,创作了大量震撼人心的抗战版画。这些作品或沉郁悲怆,或激越昂扬,以最纯粹的艺术语言镌刻战争真相,讴歌民族精神,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艺术长廊中独具东方特色的瑰宝。本书甄选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抗战珍贵版画作品160幅,向用生命铸就民族丰碑的先烈志士和亿万不屈的同胞,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与最崇高的敬意。

《生死危城》

赵柏田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2025年8月版

本书是作家赵柏田最新非虚构力作。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全面爆发,为了保存中国的工业火种,上海的工厂沿着苏州河和长江一路西迁,史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开始,实业大佬、普通工人……他们和国家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大道多歧,一代爱国民族实业家共赴国难的担当,不仅支持了全民族抗战,改变了未来中国的工业格局,也为国家保存了文明复兴的种子。

●《铁语》

张新科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本书是作家张新科最新抗战主题长篇小说,通过追踪与逃亡,戕害与反杀,背叛与忠诚,沉沦与救赎……演绎了一曲中华民族扶弱锄强、视死如归的慷慨华章。作者遍访中韩历史遗迹,连缀时光罅隙中散落的历史碎片,还原那段中韩两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日寇的真实历史。

●《上海抗日战争史》

余子道 张云 吴海勇 韩洪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8月版

本书共分三册,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931年至1945年上海抗日斗争的完整历程。上册聚焦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并详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全过程,揭示了上海抗日力量的崛起历程。中册系统还原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全貌,着重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救亡高潮以及孤岛时期的隐蔽斗争。下册依托丰富的中外史料,记述郊县游击战的开辟与发展,揭露日军在上海的残酷暴行,呈现上海人民坚持艰苦抗争、最终迎来胜利的全过程。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增订版)》

张丁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本书收录了张自忠、赵一曼、蔡炳炎、左权、戴安澜等40余位抗战先辈的近百封家书,讲述了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资料和鲜活视角。书中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官兵的家书,也有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还有爱国华侨等各阶层民众的家书,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们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情怀。

●《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

杨菁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5年5月版

本书立足大量历史资料,通过生动的描述,再现了抗战时期来华帮助或直接间接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国友人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场景。作者选取对中国抗战作用较为显著的宣传、军事、医疗、文化教育、难民救助等领域,将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既着眼于外国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亦着眼于中国抗战对外国友人的影响——深化了外国友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强化了他们援助中国的行动。本书为研究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学术视角。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

秦翼 张丹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5年4月版

光影铸史,胶片为证。本书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深入考察抗战14年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脉络,探讨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及电影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研究了抗战初期电影生产、大后方艰苦卓绝的抗战电影宣传、根据地的人民电影创作,以及香港和上海两大“孤岛”电影生产,通过对战火中中国电影业曲折命运的生动描绘,本书描绘出抗日战争的恢弘画卷,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作者们不屈的精神风貌及电影作品在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方面的重大作用。

●《战时中国的医疗和卫生》

皮国立 杨善尧 刘士永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5年3月版

本书通过聚焦中国社会、传统医疗与科技,探讨1931年至1937年间近代中医如何在战时面对挑战并逐步转型,反映了中医药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介绍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援华医疗机构对中国抗战期间军事医疗的支持与影响。此外,本书还考察了中国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现这一体系在抗战时期逐步发展完备的过程。本书既梳理战时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也关注大后方和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呈现医疗卫生视角下的抗战史新面貌。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