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1931-1945》 《中国抗战》编写组 著 东方出版社 2025年7月版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永远值得铭记的一页。本书以严谨翔实的史料为基,辅以多维度的视角,全景式展现了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从九一八事变的硝烟弥漫,到卢沟桥畔的怒吼;从长城抗战的悲壮坚守,到淞沪会战的血肉长城;从敌后战场的游击烽火,到战略相持的持久韧性,每一篇章都镌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觉醒与重生。
《中国抗战1931-1945》旨在通过梳理战争脉络、剖析历史细节,揭示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意义。我们看到,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对抗,更是文明的较量。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不仅践踏了我国的领土,更是对人类正义与和平的公然挑衅。而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的抗战长城,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更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作者们秉持以史为鉴的初心。历史虽不会重复,但往往押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影仍未消散。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先辈的牺牲,更是为了汲取智慧与力量:和平从来不是恩赐的礼物,而是需要以坚定的意志与团结的精神去捍卫。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上下同欲者胜。”在面对共同挑战时,所有中华儿女唯有凝聚共识、携手合作,才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人类文明。
本书的完成,既离不开学术前辈的奠基之功,也受益于当代学者的深耕细作。从军事科学院的档案汇编到民间口述史的抢救性记录,无数研究者以不同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幽微之处。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包括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是本书之魂;而档案馆、图书馆工作者们所保存的史料,则是本书的学术基石。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