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合作 多领域双赢 港深携手共迎大湾区新机遇
香港商报
2020-10-14 11:11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率先开放的深圳,给香港带来了巨大机遇。大批港商携资北上,在深圳投资建厂,在助力深圳腾飞的同时成就自我。时至今日,香港仍是深圳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与此同时,香港也是“受益者”,成为了今天国际金融、商贸、物流、航运和专业服务中心。

香港与深圳毗邻,两地政府早在2004年已建立高层的“港深合作会议”机制,多年来在经贸、文化、旅游、青年交流等范畴建立了互惠共赢的紧密关系。过去几年,香港和深圳合作范畴更加广泛,包括创新科技、创意产业以及医疗等。香港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将以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大湾区发展,特别是有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相信港深合作不仅在过去助力两地的崛起,在未来也是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826架无人机在深圳湾畔升起,配合城市灯光秀,演绎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形象,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新华社

从“前店后厂”到“互利合作”

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圳承接了香港的产业转移,发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模式,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飞速增长。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从滩涂之地变成高楼林立,香港见证了深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变。而参与到其中的港人港企在助力深圳发展的同时,也迎来很多的发展商机,给自身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香港市民经由深圳湾口岸返回香港。资料图

随着时代的变迁,深圳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告别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道路,港深“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也基本终结,港深合作迈入新阶段。

香港快递货运从业员总会常务副理事长蔡永基认为,2000年之后,随着深圳的发展定位逐渐向创新科技中心靠拢,香港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为深圳引入创新科技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也为深圳的一批批企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比如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地方,往往由创新科技产业带动,比如旧金山和以色列等。深圳可以说是中国的“硅谷”,汇聚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人才,吸引诸多顶尖科技公司进驻。而香港和深圳之间在创科方面的合作也相当紧密。同时,深圳的管理制度、税制、政府服务方式等也在学习香港,国际社会对此较为认同,愿意到深圳投资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在创科方面有着很强大的科研实力,但缺乏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土壤,而深圳在这方面则可以填补香港的不足,将相关的科研成果落地。因此,两地的创科合作空间非常大,深圳亦愿意为有志之士提供帮助,以实现他们的创科梦想,并为自身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港深融合 共享红利

近年来,深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陆续出台了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从“秒批”“零跑动”“不见面审批”到“深圳90”“营商环境20条”“四个千亿”,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而这其中不少与港人息息相关。

2019年,外商投资法实施首日,深圳市监局向领展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发出全国首张港资执照。2018年,在前海率先实施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此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让港人更容易找到对接深圳的工作和生活轨道。

作为改革创新的策源地和试验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是港企相对集中的区域。自2015年挂牌以来,以每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的速度,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0项,深圳市复制推广165项,领跑全国自贸片区。

1985年的前海湾。资料图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资料图

以制度创新所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变也是明显的。以前海为例,罗兵咸永道评估显示,前海过去三年模拟营商环境排名从全球第51位持续上升至第22位。为此港企进入前海呈加速之势。截至今年6月,前海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2409家,注册资本超1.3万亿元。

港深两地还开展了法律合作。在与香港法律合作过程中,前海推广适用以香港为默认仲裁地的仲裁规则,制定《深圳国际仲裁院关于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的程序指引》,首创“选择性复裁”制度,与香港共建全球的仲裁高地。不少港商表示,他们选择在深圳创业并加大投资力度,就是对深圳的法治环境有信心。

为进一步方便香港青年来深创业,2014年前海港深青年梦工场成立,经过6年发展,已成为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的第一站。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前海港深青年梦工场累计备案孵化创业团队44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备案团队227家(香港团队207家)。而港深连手打造的另一个平台,港深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落马洲河套开发区也已于2019年正式动工。

港深深度融合,使得港企能持续不断从深圳崛起中分享红利。深圳特区成立40年再回首,港资目前仍然是深圳外资主要来源,港资占深圳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0%左右。即便是遭遇今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港企投资仍在持续增长之中,今年1月至5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资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38亿元,占比35.7%,实际利用港资10.55亿美元,占比71%。前海片区港资税收达34.38亿元,占片区整体税收的15.8%,港企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两地优势互补大于竞争

金融一直是香港引以为傲的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诞生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力度。香港和深圳作为大湾区内核心城市,在推动区内金融开放创新大有可为。

回顾近年港深乃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跨境理财通,让广东省9个城市和港澳特区的居民,可跨境投资区内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银香港(2388)于去年率先获批推出“大湾区开户易”的见证开户服务,让港人可在香港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股市互联互通方面,继“沪港通”后,“港深通”亦于2016年开通,双向每日额度已扩大至开通初期的4倍。其他金融开放创新还有债券通、基金互认安排等。

其中,“大湾区开户易”让港人更容易使用到大湾区的日常金融服务,只需身份证和内地手机号码,便可以快捷开设户口,措施深受港人欢迎。中银香港回复本报查询表示,“大湾区开户易”是中银香港的重点惠民金融服务,客户可将账户绑定内地手机电子支付应用程序,以尽享大湾区日常消费支付便利。“大湾区开户易”服务推出以来深受香港市民的欢迎,目前于中银香港成功开户的人数超过10万。

市民在中银香港一家ATM机前排队。资料图

对此,中银香港个人金融及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文响应表示,跨境“理财通”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的一项创新,将有利扩大湾区内跨境金融服务的范围,满足两地居民日益增长的跨境投资需求。待政策细节出台后,该行将适时推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有人担心,香港与深圳在金融方面会有很多竞争,但专家指,其实港深金融业更多的是互补而非竞争。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拥有完善的法治制度,沿用与国际接轨的普通法体系,而且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信息能够自由流通等。深圳在金融领域也有其战略定位,例如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在内地较发达,是中国的创业投资中心;而且深圳拥有全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优势。香港背靠内地资本市场,深圳的优势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延伸,并提供重要补充。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直言,香港与深圳的金融业之间,优势互补大于直接竞争,“全球金融市场好大,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纽约、伦敦、东京,只要我们在那些地方抢部分市场份额回来,便足够内地几个城市去发展。因此香港与深圳之间未到竞争对手的阶段,反而应该加快互补,联手与外面的大型金融中心竞争。”

港深可共建创科中心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来看,金融和科技是大湾区发展重中之重。有论者认为,香港和深圳发展进程不同,创科产业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各地人才,但碍于土地供应不足,工业早已北移,致使高科技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只能发挥科研功能。深圳方面,有完备工业制造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应用环境,但面向国际投资者融资须依赖香港。

对于香港和深圳在创科产业的协调合作方面,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创会会长洪文正认为,两地合作应“取长补短”:“香港可以做研发,做原型(Prototype),完成后可交予内地作大规模生产及加工。”他表示,香港面向国际市场,人才配套完善,可孕育科研人才;而深圳则面向内地,生态圈较成熟之余,厂房及配套也较多,因而两地可以实施一定程度的分工。事实上,香港高等学府过去培养了不少内地知名科网企业创办人,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培养了无人机企业大疆创新的创办人汪滔和无人船企业珠海云洲智能科技的创办人成亮。香港应从事医学科技、生物科技和电子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实现香港各主要高等院校之间的整合;至于深圳则可聚焦机器人、自动车、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等产业,并协助高科技产品出口至其他地区。两地实现“强强联合”,定可提升各自价值。

香港和深圳的融合程度愈来愈高。深港两地在政府协调、产业连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影像志

1994年5月28日,深圳市地王商业大厦正式开工。

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大厦在福田中心区拔地而起。

1984年,罗湖区人民南路商业街。

1990年,福田工业区青工招聘。

1982年,深圳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石岩公社上屋村线圈厂”生产线工人在生产。

早期深二代的上学路。

1982年11月,宝安农民在田间地头午餐。

2002年6月15日是端午节,第四届“七娘山杯”龙舟赛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鎮(现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月亮湾海域举行。

1994年4月20日,深圳举行首次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号码拍卖会。

编辑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