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以制度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
读特记者 胡蓉
2020-10-13 12:21

市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常常被视作制约深圳发展的短板。然而,成大事者却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局限,正是因为土地面积的约束,逼出了深圳的科技立身。深圳在有限的土地产出了更多的GDP,深圳的高质量发展也因此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除此之外,发展空间,未必就由市域空间决定,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成立,正是一个以制度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大胆探索。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深圳第“10+1”区,也成为我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管理的“飞地”。

在落后地区建设“飞地”,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利用发达地区的经济溢出效应,把不平衡地区的产业部门转移到“飞地”。然而,深汕特别合作区立志跳出这种模式,无论是从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到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质企业的引进,再到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都是和深圳一样,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规划布局。

从2018年至2020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连续3年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手广发英雄帖,盛邀全球规划设计大咖参与重点片区规划,先后开展了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如今,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现。

从起步伊始,深汕特别合作区就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如今,深汕特别合作区以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机器人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96个(88个来自深圳),其中已投产项目30个,已动工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3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85亿元、预计年税收约70.3亿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未来,是一座凝聚深圳发展智慧,承托深圳发展梦想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我们相信,这里不仅将重现深圳的发展速度,还将拥有深圳最为自豪的高质量。探索经验,是自深圳经济特区诞生第一天起就被赋予的使命,也早已内化为“深圳基因”。深圳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上的探索,同样将为国家“飞地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可复制的经验。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