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打造科技创新的“小康之路”
央视新闻
2020-10-12 14:57

深圳市南山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入海口,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1990年成立的南山区在短短三十年间由一片滩涂山地,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力点”,闯出了一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技创新之路”。

2019年,深圳市南山区GDP总量达到6103亿元,连续7年位列全国区县第三,区内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4000家,人均GDP达到40.16万元,凭借一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南山闯出了一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技创新之路”。

刘淑杰,2004年研究生毕业来到深圳,加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是一名以污水处理作为研究方向的研发工程师,但却走出来一条不寻常的科技人员创业之路。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淑杰说:“当时我们跟院里就提出来,就是说如果说我再成立一个产业化公司的话,我这个实验室独立自主自负盈亏,不拿事业单位的工资,我是第一个尝试这样的方法,就是说我们以后的实验室改革将会朝着这个方向试一下是否能走通,我是第一个这样做的。”

刘淑杰的大胆尝试,源于当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响应国家和深圳市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大背景。研究院各个实验室采用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技术发明人可直接创业成立产业化公司,自己对自己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发明人团队占大股,研究院占小股,技术和研发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实验室不仅自负盈亏,还要去主动寻求项目,要去跟企业对接,要了解企业的需求。

刘淑杰表示,“问题的来源不再是我想着今年国家支持什么,我就申请一个什么样的课题。问题的来源是工程应用、是产业,那么它是非常有实际价值的,研究的,我也可以找最优秀的人才,我也找最好的人才来开发,因为我可以给他高的报酬。”

沿着这个路径,逐渐形成了一个技术加平台,资本加市场,多轮驱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刘淑杰的公司也从原来的实验室小团队发展成为估值接近15亿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多年来,一系列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打法在坐落于南山区的深圳虚拟大学园不断积淀,形成了一套别具深圳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离不开相适应的金融生态,南山区专门成立区属产业引导基金,以“双创天使+PE”基金为抓手,专注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初步形成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而南山区也聚集了深圳80%的创投机构,深圳市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姜维说:“深圳之所以有这么多创作机构聚集在这里,核心是因为深圳的实体经济发展是比较强劲的,可投的企业也比较多,然后尤其是硬科技的企业特别多,整个创业的范氛围也比较好,所以整个的创投机构应该占了接近应该是参全国的1/3,是这么一个实验与创作的互相互动的结果。”

目前,南山区集聚了深圳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其中,院士28名。大量人才的集聚带来了国际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填补了不少国内技术空白,逐渐形成了创新引领科技、科技带动产业、产业吸引人才的正向循环型发展模式。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