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细数近期各地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屡有发生。拉长时间跨度,2020年至2024年这5年间,全国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比重超过40%。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绝非小事小节。表面看是人情往来,实则是利益输送的“障眼法”。
一盒茶叶、一个红包、一张购物卡,看似不起眼的“小意思”,却会在你来我往中模糊公私界限,逐步瓦解纪律防线。“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防守的城门一旦打开,就可能一泻千里、一败涂地。
陈广江(山东德州 媒体人):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其一,传统人情社会的深厚土壤,使得“礼尚往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易被曲解利用。其二,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思想误区,认为收点“小意思”无伤大雅。其三,收送行为的相对隐蔽性,又助长了“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凡此种种,说到底,还是因为纪律意识淡薄,对党规党纪置若罔闻。
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古训,在人情往来中守住“亲清”界限,严防“小礼物”酿成“大祸害”。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要紧盯花样翻新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行为,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让顶风违纪者受到惩处,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综合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手段,结合明察暗访、交叉互查、专项督查、设置监督举报平台等方式,持续提升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坚决扒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电子马甲”“隐身衣”,让妄图掩人耳目的违规收送行为无处遁形。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