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一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史。45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视人才为珍宝,不断擦亮改革底色、澎湃创新动能、彰显开放格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最好舞台,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盛景,为服务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引擎
深圳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仅有“两名技术员”的边陲小镇,蜕变为人才总量719万的“创新之城”,其核心密码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培养选拔机制。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科研机构的编制管理方式,推动大部分新设科研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赋予机构设置、人才评聘等方面自主权。有序下放职称评审权,授权50余家专业性社会组织开展职称评审,支持鹏城实验室、欣旺达等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在优必选等企业试点“一评三证”改革,实现一次评审同时完成企业内部认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职称自主评审。全面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授权华为、腾讯、比亚迪等170余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累计评价超66万人次。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引进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原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助力深圳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高速发展战略机遇。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颜宁,支持其打造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引进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成立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推动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三个更加”人才新政,突出“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人才工作理念。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贴近人才的优势,分领域建立首批10个市级平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评价人才。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础
从1987年出台全国首个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政策文件,鼓励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催生华为等第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到1991年颁布《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提出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此后十年间孕育出比亚迪、腾讯等代表性高科技企业。近年来,深圳不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资金链、完善人才链,促进“四链”深度融合。人才链融合创新链,实现人才驱动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坚持围绕产业集聚人才,分类型分层次推出支持举措。对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杰出科技创新人才,给予长期稳定经费支持。对国际一流领军人才及团队,给予充分科研和经费自主权,实施中长期考核。对青年科创人才,强化早期支持,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00%由青年人担纲。连续14年面向全球遴选“孔雀团队”,为300多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近100亿元支持,目前已有12家企业成功上市。人才链融合产业链,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双向促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探索“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建立“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深圳科创学院探索新工科教育路径,构建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创业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全球科技创业者超550人,培育孵化硬科技项目近70个,整体估值近10亿元且持续增长。人才链融合资金链,实现人才价值与资金流动良性互动。深圳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成立了千亿级的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的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创投类基金159只,管理规模超1.4万亿元。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有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提升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支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的探索由来已久,从打破“统包统配”,到建成全国首家常设性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再到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深圳始终以破冰者的姿态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全球选才视野,建立高层次人才直认制,全球英才来深发展可以无缝衔接,更加便利;实施人才举荐制,支持全球高教、科研、智库、创投等领域科技领袖、战略专家向深圳举荐人才,以一流人才引进一流人才。突出事业导向,编制出台“20+8”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球猎聘人才。拓展全球用才模式,出台境外人才为深工作认定办法,在我市各类用人单位海外分支机构工作的人才,不限地域、国籍,均可纳入支持保障范围。推动境外人才便利执业,陆续建立税务、会计等12个领域共39项境外职业资格与国内执业资格认可对应关系,打破境外专业人才来深执业壁垒。强化要素全球配置,对接运用全国各地、全球各处创新资源和成果。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累计立项近250个,资助资金4.5亿元,其中超2亿元跨境投入科研活动。大力引进苹果、英特尔、亚马逊、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最好人才发展环境,涵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服务生态
深圳系统性构建“五个无忧”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全要素保障,持续擦亮“天下英才聚鹏城”的城市品牌。事业无忧。对怀揣梦想的初创企业人才,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在重点区域推出“1元创新坊”“零租加速营”等青年创业孵化器。全市48个留创园孵化企业超3000家;1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超2600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超1.7万人。往来无忧。建立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试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签注,2024年签发量居大湾区9市之首。构建深港“半小时科研圈”,两地通勤时长压缩至35分钟。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R字签证等政策,持续完善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吸引全球人才选择深圳。安居无忧。早在2013年,深圳通过打造“青年驿站”,为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三大服务。近两年,创新打造“深梦扬帆”“深梦启航”等青年人安居品牌,2025年将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至15天,并提供优惠租金住房,解决青年人才来深发展过渡性居住需求。生活无忧。全国首创国际化街区建设地方标准,首批建设20个国际化街区,建设前海国际人才公寓,聚焦机场、口岸等来深“第一站”,构建优质、高效的支付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申办无忧。加快建设“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设多座席双语服务热线,打造“24×7小时不打烊”的云端服务大厅。线下打造“1+9”服务阵地,组建高素质服务专员队伍,把政策服务送到企业和人才身边。推出“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你眼中的深圳是什么样?快找你的深圳搭子,免费领“深圳盒子”! 2025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的45岁生日。你眼中的深圳是怎么样的?是荔枝公园的晨练身影、深圳湾的落日余晖,还是腾讯滨海大厦的数字脉搏、大疆天空之城的科技线条?快来边答题边解锁深圳的N种美好吧! 答完题别着急退出!重头戏“好友接力” 才刚刚开始!把你的答题页面转发到微信群、朋友圈,邀请45名好友接龙,前45名完成接龙的粉丝即可抱走全网都在蹲的“有你圳好”礼盒一份! 【活动入口】https://m.dutenews.com/app/lottery/lottype?type=1&id=240 【活动时间】8月29日23:59截止(过期不再统计接力排行榜,但仍可以参与答题哦) 【获奖通知】9月1日通过短信形式发送通知,请留意查收 【领奖方式】收到短信通知的用户需在9月5日中午12:00前返回H5填写邮寄地址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2:09
个人-短视频-回顾罗湖来时路,如何从穷小子逆袭成高富帅😎#45载圳青春#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