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说》第9期|黄源浩:为机器人装上“3D之眼”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08-22 10:00
摘要

本期节目走进奥比中光,对话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本期节目走进奥比中光,对话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



黄源浩,这位从科研界走出的破局者,以其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带领团队在3D视觉领域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作为中国首颗3D感知芯片的缔造者,他从零搭建生产线,使奥比中光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3D传感器量产的企业。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全球机器人视觉战场中占据高地——专利规模跻身全球Top3,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占率超70%,全球市场排名前列,并持续快速扩张。黄源浩的创业历程,正是深圳创新精神的缩影: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每一步都写满破局的勇气与智慧。

创新与破局的关键,源于黄源浩对“产业根基”的执着。在2014、2015年创业初期,公司账上仅余几百万资金,产品尚未成型,芯片流片和产品推出都面临生死考验。然而,凭借团队在3D视觉领域十年的顶尖科研积累,黄源浩毅然赌上全部。他回忆道:“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大事,但是在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资金链断裂,没有考虑芯片的投入很大,就觉得这个事情该做,必须做,就干了。”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让奥比中光在2015年迎来转机,首颗自主知识产权芯片 MX400 研发成功。破局的核心在于定位:黄源浩将公司打造成“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承担芯片制造等“脏活苦活累活”,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赋能机器人行业。正如他所言:“我们的底层能力是视觉护城河,帮机器人企业把脏活累活儿干了,让客户可以轻松创新。”

在创业哲学上,黄源浩深谙“方向决定成败”的硬道理。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他摒弃闭门造车,坚持1号位必须亲临市场前线:“1号位一定要自己跑市场。你是船长,你没跑市场,你这个船往哪里开?”他认为,创新若脱离产业需求,终将夭折:“所有的创新,如果没有产业的根基,都会夭折。”这一理念引导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爆发前夜——黄源浩预测,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类似2015年电动车的萌芽阶段,未来两三年将实现1%渗透率,逐步迭代爆发。这种前瞻性布局,使机器人成为公司最大客户来源,黄源浩自豪地称奥比中光为机器人行业的“共性中台”。

对深圳,黄源浩怀有深厚感情与坚定信心。他盛赞深圳的营商环境与产业配套:“深圳的营商环境各方面很好,包括产业配套都很好。”并认为政府在智能化与机器人这一“最大方向”上,“投对”且“精细化”非常重要。在他看来,深圳不仅是中国创新的沃土,更是全球机器人竞赛的核心战场:“全球的机器人行业,将来中国跟美国有最大的机会。”黄源浩的创业故事,是对深圳经济特区精神的最佳致敬——用破局者的眼光,开启机器视觉的智能时代。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颖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