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由沙河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小组、白石洲西社区党委主办,联动辖区企业、商户共同开展的“沙河国际志愿推介官”第三站活动——“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在沙河街道石洲中路举行。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中外志愿推介官齐聚一堂,通过“识中药材·品养生茶—探酒行文化·寻传统底蕴—体验中医理疗·打太极拳”三大环节沉浸式感受中医药魅力,并发挥语言优势助力街区商户服务国际化,为沙河国际化街区建设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传统韵色”。
文化浸润:解锁中医药“立体印象”
活动伊始,推介官们在中药铺近距离认识常见中药材,了解其功效与日常应用,并现场品尝由红枣、菊花、枸杞等食材搭配的养生茶,在茶香中感受“药食同源”的智慧;随后,通过讲解员对名酒酿造工艺、酒与中医药养生知识的生动介绍,进一步拓宽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活动最后,推介官们亲身体验把脉、三伏灸、拔罐、头疗等中医理疗项目,并跟随老师学习太极拳,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来自白俄罗斯的推介官Stanislau表示:“以前觉得中医很神秘,今天体验了才知道,它和我们的生活这么贴近。”
实景教学:汉语与传统文化“双向传播”
活动期间,辖区企业Co-talk语言中心的老师同步开展“中医汉语小课堂”实景教学——结合药材铺里的冬虫夏草、灵芝、鱼胶、陈皮等实物,以及中医馆内的艾灸器具,老师现场教授外籍推介官用中文说出药材名称、描述功效,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汉语与店主交流需求。来自泰国的推介官Karun在课后分享:“我今天不仅学习到中国传统医药知识,还体验了养生茶和拔罐项目,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里的文化!”
志愿赋能:助力商户服务“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验之余,推介官们主动发挥语言特长,为街区中医药相关商户提供“翻译+推广”服务:在药材铺,他们协助店主将药材名称及功效介绍翻译成英文,并标注常见搭配用法,帮助外籍顾客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药材;在中医馆,推介官们与商户共同梳理理疗项目清单,将服务流程、注意事项及疗效说明翻译成清晰易懂的英文说明,让国际友人“看得懂、敢尝试”。一位参与翻译的推介官表示:“用语言架起沟通桥梁,既帮商户拓展了客群,也让更多外籍朋友能轻松接触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沙河街道国际化建设小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推介官的亲身体验与分享,让中医药文化以更生动、更亲切的方式走向国际,同时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
白石洲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补充道:“社区周边分布着传统药行、中医馆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这些‘家门口的服务’不仅便利了居民,也让外籍友人直观感受到街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未来,我们会联合更多力量,把中医药体验、非遗手作等传统文化活动融入国际志愿推介体系,让沙河既有‘国际范’,更有‘文化根’。”
“沙河国际志愿推介官”系列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志愿传播”的形式,正逐步成为沙河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的特色品牌。第三站中医药文化体验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外推介官感受到传统智慧的魅力,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未来,沙河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小组将持续深化此类活动,让更多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为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国际化街区注入温暖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