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有毒植物科普课为东莞青少年解锁自然安全探索新技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俞紫荆 文/图
08-19 17: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松山湖南部片区党委主办,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协办的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识毒避险,乐享自然”青少年有毒植物科普课,在科学公园顺利开展。20组6岁至12岁亲子家庭参与其中,跟随植物学专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秘之旅。

活动由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何春梅担任主讲。据介绍,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古树名木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何春梅不仅长期深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评价与研究工作,还拥有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与卓越的科研成果,其主编及参编多部植物专著,并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项。

活动中,何春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有毒植物的奥秘。课程从植物的基本特征讲起,逐步深入到有毒植物的相关知识。在“‘毒’从何来?”环节,何春梅揭秘了有毒植物“带毒”的原因以及独特“防身术”;“野外‘黑名单’”聚焦华南地区常见野生有毒植物,详细介绍其外观与生长环境;“身边的‘潜伏者’”则指出公园、小区甚至家庭中,滴水观音、夹竹桃、一品红等常见植物的潜在危险;“侦探小技巧”传授了实用的辨别方法,纠正了大众对有毒植物认知的误区;“遇险怎么办?”也为参与者提供了科学的应急处理指导。

此次科普课亮点十足。课程内容紧扣“有毒植物识别与安全”主题,知识要点清晰且极具实用性;通过大量高清图片与真实案例,帮助参与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知识;互动问答环节中,何春梅耐心解答疑问,现场氛围热烈。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这次活动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提升了安全意识,以后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更放心了。”

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和家长掌握了有毒植物识别与防范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大家的自然安全意识,为今后安全地探索户外、享受自然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主办方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科普活动,带领市民探索自然奥秘,提升科学素养。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俞紫荆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